《临床检验杂志》简介

《临床检验杂志》是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江苏省医学会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1982年创刊, 现为月刊。本刊的办刊方针: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新闻出版法规以及卫生工作政策,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验室与临床相结合。办刊宗旨:引导科技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服务临床科研和工作,为促进我国医学检验科技进步和发展服务。工作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前提,人才为基础,学术为根本,读者为中心,临床为特色,发展为主题,创新为动力,市场为导向。

More+
  • 当期目录
  • 预出版
  • 过刊浏览
  • 点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3,41(01):1-7, DOI:
    摘要:
    摘要: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出现血便及局部浸润或转移。粪便血红蛋白免疫学检测(FTT)可筛查出一般风险人群中一定比例的结直肠进展期腺瘤( AA)和CRC,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FIT 被广泛用 于CRC的筛查。该文对FTT用于CRC筛查的风险和获益、一般风险人群的筛查策略、现实与理想筛查模型及其质量控制进行概述。
    2023,41(01):8-12, DOI:
    摘要:
    摘要:常规血浆凝固实验在各医疗机构广泛开展,涉及的实验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它们是出凝血疾病诊断治疗最基本的信息,其质量受到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实践中,血凝学质量保证相对其他实验较复杂,存在问题也较多。该共识组织国内出凝血领域的检验及临床专家,综合国内外研究及标准、指南,结合临床需求和实验室操作实践,对实验全流程质量相关环节提出建议,是对目前行业标准实施的有益补充。该共识适用于各医疗机构提升日常血凝学实验的质量。
    2023,41(01):13-16,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 24h内凝血指标、妊娠并发症、产妇合并症对产后出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 -2018 年入院分娩的产妇17 024例,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n=2211)和非产后出血组(n=14 813)。比较两组产妇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诊断资料及产前24h内凝血指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估其对产后出血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孕周、多胎、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孕周INR的增加,以及多胎、子痫前期、 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是产后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多指标联合预测产后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为0.685(95%CI :0.672-0.698) ,准确度为87.7%。结论综合分析产妇年龄 、孕周、多胎、分娩前24 h内凝血指标( Fib、APTT.INR)、胎盘介导妊娠并发症种类有助于发现产后出血高风险人群。
    2023,41(01):17-2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az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 ,9.3)TU/mL] .TAT[ 2.6( 1.5,7.2 )ng/mL]、PIC[0.7( 0.4, 1.0) μug/ mL]、t-PAIC[3.8(2.1,7.0)ng/m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 ,24.7)TU/ mL] TAT[ 23.4( 10.4, 44.3) ng/mL]、PIC[ 2.0(0.9 ,5.2)μug/mL]和t-PAIC. [ 17.0( 8.3,44.1)ng/mlL]均升高(P<0.05)。 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 CI :0.839-0.993, P<0.001),当TM>8.2 TU/mL、t-PAIC>8.7 ng/mL时,敏感性为95.5% ,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 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 者的TM、TAT、PIC和-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2023,41(01):22-26,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补体 C3和C4与老年髖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 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观察,行术前血管造影或彩超以筛查DVT并确诊DVT的患者共50例纳入DVT组,在未确诊DVT患者中以1:1的比例纳入与DVT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DVT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3和C4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各指标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DVT 组、非DVT组血清C3浓度分别为( 1.162+0.223)g/L.(0.869+0.206)g/L;C4浓度分别为(0.307+0.070) g/L.(0.257+0.079)g/L, DVT组C3.C4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均<0.05)。ROC曲线表明,C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为0.839,当cut-off 值为0.893 g/L时,敏感性为70.0%(95%C1:56.3%~ 80.%) ,特异性为94.0% (95%CI:83.8% ~98.4%);C4的AUCROC为0.683,当cut-off值为0.267g/L时,敏感性为58.0%( 95%Cl:44.2%~ 70.6%) ,特异性为76.0% (95%CI:62.6% ~85.7%)。纳入C3、Fib .D-二聚体以及Caprini 评分构建回归模型计算的组合因子AUCHOC为0.943。结论补体 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DVT相关联并具有诊断价值。
    2023,41(01):27-3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评估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t-PAIC)]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117例晚期NSCLC患者(肺腺癌102例,肺鳞癌15例)化疗前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依据化疗后疗效分为疾病控制组(83例)与疾病进展组(34例),并与健康人对照组(94例)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进行比较。以化疗2个周期后疾病控制为标准,运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化疗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率对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诊断效能。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e 分析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 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疾病进展组血浆TAT、PIC.TM t-PAIC水平均高于疾病控制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疾病控制组血浆TAT、PIC .TM、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单项检测时化疗前后TAT水平变化率对化疗后疾病进展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 )最大,其次为PIC.TM、t-PAIC。四项联合检测AUCROC为0.824,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后TAT、PIC、TM、t-PAIC比值是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后TAT比值>1.09、化疗前后PIC比值>1.09、化疗前后TM比值> 1.03、化疗前后t-PAIC比值> 1.00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 NSCLC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失衡现象,血栓分子标志物在评估化疗疗效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临床价值。
    2023,41(01):32-34,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性别、 年龄和ABO血型对儿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检测的影响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随 机选取2022年1月至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出凝血临床表现且常规凝血检查结果均正常的857例儿童,检测其血浆vWF抗原和活性水平与ABO血型。结果≤6 岁儿童vWF抗原和活性水平低于>6岁且≤18岁儿童(P<0.0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0型血儿童vWF水平均低于非0型血儿童(P<0.001)。 对于≤6岁儿童,0型血儿童vWF抗原和活性参考区间分别为44.4% ~ 130.6%和43.0%~ 194.7%;非0型血儿童vWF抗原和活性参考区间分别66.3%~ 190.4%和71.3%~ 282.3%。对于>6 .岁儿童,0型血儿童vWF抗原和活性参考区间分别为50.4%~ 145.4%和51.7%-221.4%;非0型血儿童vWF抗原和活性参考区间分别为75.4% ~ 195.6%和84.0%~296.5%。结论儿童 血浆vWF抗原和活性水平受年龄和ABO血型影响,实验室积极建立针对儿童vWF的特异性参考区间有利于临床全面评估患儿的出血与血栓风险。
    2023,41(01):35-37, DOI:
    摘要:
    摘要:目的用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方法征集脑卒中后阿司匹林治疗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和基础治疗+三七(3 g/d)治疗组,连续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治疗前、治疗;14 d、治疗30d为时间点采集数据,分析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差异。结果两组 基础治疗后抗血小板聚集率不达标,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 26.30+3..30)%, (26.20+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加用三七治疗14d,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 25.89+2.46)%,(15.1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加用三七治疗30d,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 24.35+2.97)%,( 10.30+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添加中药三七治疗脑卒中阿司匹 林抵抗患者可使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达到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标准。
    2023,41(01):38-43,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常见内源性干扰物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判断凝血结果异常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表观健康成人血浆50份制成正常混合血浆( NPP) ,使用干扰物检测试剂盒中的胆红素F、胆红素C、血红蛋白、乳糜模拟内源性干扰物,将干扰物与NPP以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含不同浓度干扰物的血浆标本,以加入空白干粉液的NPP作为对照,在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当胆红素F 血浆浓度在0~207.50 μmol/L时APTT结果不受影响,在0~518.76 μmol/L时PT.TT、FIB、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胆红素C血浆浓度在0~271.60 μmol/L时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 543.20 μmol/L时APTT、PT.TT、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血红蛋白血浆浓度在0~98.88 mg/dL时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 247.20 mg/ dL时APTT、PT.TT、Fib检测结果不受影响;乳糜血浆浓度在0~3382.56 Ftu时APTT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3 006.72 Ftu时PT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1127.52 Ftu时TT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在0~3 758.40 Ftu时Fib. DD检测结果不受影响。结论血浆内源性干扰物对常用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必须明确常见的干扰情况,以保证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23,41(01):44-46,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根据 Hb浓度提示功能,评价不同浓度Hb对标本凝血检测结果的干扰,建立实验室溶血干扰阈值。方法对样品Hb浓度从0~5g/L按0~5级进行分级,并分别用外添加Hb干扰物(方法1)及实测临床发生溶血样品中Hb浓度(方法2)的2种方法评价不同分级的Hb浓度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根据Hb浓度分级评价凝血检测结果,将出现影响的分级应用于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溶血阈值设定,建立实验室凝血特定项目的溶血干扰阈值。结果外添加 Hb干扰物时,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无影响;对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D-二聚体(DD),当Hb(H)分级2级时有影响;对于AT,当Hb(H)分级3级时有影响。对临床样本发生溶血前后的比较发现,PT、APTT显示Hb分级2级时有影响;TT、Fib.AT显示Hb分级4级时有影响;DD在各分级时均有影响。结论临床溶 血标本对不同凝血项目的影响不一样,实验室对不同凝血项目应建立不同的溶血干扰阈值。
    2023,41(01):50-55,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2个检测 系统尿轻链K-lg、λ-Ig结果,评价可比性、一致性及偏移。方法分别用 BNII(参比方法,X)与BA400(待评方法,Y)检测162例尿k-Ig与132例尿入-Ig水平各1次。采用ESD法剔除离群值。散点图、偏差图及Bland-Alt-man图用于分析Y随X变化的大致趋势、方法间差值潜在变化特征及一致性。根据方法间差值分布状态使用平均值或中位数初步估算偏移。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选择Deming和Passing-Bablok回归模型拟合散点图,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及可信区间,以≤+12.5%为可接受标准。结果经ESD检验和散点图、偏差图分析筛选出146 对尿k-Ig与122对尿λ-g测量结果。散点图显示2种方法间测量值大致呈线性关系,偏差图显示方法间差值呈混合变化(SD和CV)。尿K-Ig 在低浓度与高浓度处估算偏移及其95%CI分别为-1.47(-1.89~-0.97)mg/L.5.98%(3.20% ~8.76%);尿入-Ig在低浓度与高浓度处估算偏移及其95%CI分别为1.70( 1.26~2.15)mg/L、18.87%( 14.03%~23.70%)。尿k-Ig、λ-Ig测量结果呈非正态分布,经Wilcoxon 检验方法间尿k-Ig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入-Ig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评价表明,2种方法间尿k-Ig λ-Ig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LoA范围内的点占94.52% ~ 96.46% ,但LoA及其95%CI均超出+12.5%,尚不能认为2种方法一致性良好。回归分析表明,尿K-g、λ-Ig医学决定水平14.40 mg/L、7.80 mg/L处偏移的可信区间均符合可接受标准;回归方程截距和斜率95%CI表明2种方法间尿k-Ig测定存在系统差异和比例差异,尿入-lg测定存在比例差异。结论2种方法检测尿轻链存在差异,不能相互替代。 一致性界限范围相差幅度在临床不可接受,尚不能认为2种方法一致性良好。
    2023,41(01):56-59,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经抗 CD38单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抗体并探索鉴定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用抗CD38单抗治疗且配血不合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0.2 mol/L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的谱细胞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有自身抗体的患者用血清倍比稀释法鉴别同种抗体及自身抗体;于第1.7.14.28 .35天监测DTT处理后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和血型分析用稀释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结果用 DTT处理的谱细胞鉴定发现,24例均为阴性;1例检出抗E同种抗体合并自身抗体;5例检出自身抗体。利用倍比稀释法确认,4例自身抗体没有特异性,1例检出类抗C自身抗体。生理盐水组与血型分析用稀释液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贮存时间延长不断上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抗 CD38单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建议用DTT处理的谱细胞合并血清倍比稀释法快速初 步鉴别同种抗体、自身抗体以及CD38单抗干扰;血型分析用稀释液可以用于保存DTT处理的谱细胞。
    2023,41(01):60-63,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 25-羟维生素D[25( 0H)D]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e)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1例,外周血管病变事件阴性患者77例,外周血管病变事件阳.性患者12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的HbAle、25(0H)D .C肽、血脂、血钙、血磷、尿酸和肌酐等指标,并对患者进行双下肢超声检查。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HbAlc与25(OH)D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采用Logistie回归分析外周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外周血管病变 事件阳性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1c水平高于外周血管病变事件阴性组患者,而C肽.60 min C肽和25(OH)D水平低于外周血管病变事件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Pearson分析显示25(OH)D与HbA1c呈负相关(r=-0.261 ,P<0.01),与apoAI呈正相关(r=0.146,P<0.05);2型糖尿病患者HbAle控制不佳(HbA1c≥7%),25(OH)D水平越低,越易发生外周血管病变;Logistie回归结果示,年龄、病程、LDL-C和HbAlc为外周血管病变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LDL-C .25(OH)D和HbAle与外周血管病变事件发生的风险显著相关,患者HbAlc控制不佳时,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易发生外周血管病变事件。
    2023,41(01):64-67, DOI:
    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 分析临床实验室检验数据,建立肝细胞癌( HCC)微血管侵犯( MVI)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479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术前13项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用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 AFP( OR= 1.002 , 95%CI:1.001~1.002 ,P<0.001)、AST( OR= 1.011, 95% CI: 1.006~ 1.016, P<0.01)、GGT( OR= 1.005 , 95%CI: 1.003~ 1.007,P<0.001)与LDH(OR=1.003,95%C:1.001~1.005, P<0.01)是H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由此建立预测模型。诊断MVI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为0.81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3% .71.6%。结论基 于临床常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CC患者术前发生微血管侵犯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3,41(01):68-71, DOI:
    摘要:
    摘要:隐球菌病通常被视为一种机会性感染,既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也可发生在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临床常见肺隐球菌病和隐球菌性脑膜炎。血液、脑脊液样本的隐球菌英膜多糖抗原检测可作为隐球菌感染的确诊依据,常用检测方法包括侧流免疫层析法、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该文总结引起隐球菌芙膜多糖抗原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假阳性、假阴性的干扰因素,包括宿主基础疾病、交叉反应、药物因素、操作因素、样本因素等,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估其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2023,41(01):72-76,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已上市 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试剂盒质量并对建立的行业标准进行验证。方法验证试 剂盒的空白限、检出限、准确度线性、重复性性能指标与验证方案的符合性;同时评价国际标准物质在试剂盒之间的互换性。结果大 部分参与验证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试剂盒的空白限、检出限.准确度、线性、重复性验证结果满足行业标准要求;但59%的系统组合一致性较差;国际标准物质NIBSC92/680在大约37%的系统组合上有互换性。结论绝大多数试剂盒的验证结果能满足制定的行业标准的要求;部分试剂盒存在基质干扰,导致测定结果的一致性还有待提高;另外,企业在使用国际标准物质NIBSC92/680溯源前应验证互换性。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0(4):241-243, DOI:
    [摘要] (15644) [HTML] (0) [PDF 825.15 K] (3944)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标本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 值)变化规律。 方法 筛选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020 年 3 月 2 日间安徽省某定点医院收治的 45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 反应技术对患者的痰液与咽拭子混合液进行检测,观察 Ct 值与时间、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的变化规律。 结果 随着发病天数 的增加,ORF1ab 基因、N 基因及 E 基因 Ct 值均不断升高,E 基因首先消失,其次是 ORF1ab 基因,最后是 N 基因。 出现症状后 1~ 6 d 男性与女性核酸 Ct 值均为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12 d Ct 值逐渐升高,男性低于女性 Ct 值,两者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段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病情分型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t 值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天数、性别有关,与年龄、疾病分型无关。
    2020(4):248-250, DOI:
    [摘要] (6365) [HTML] (0) [PDF 960.05 K] (1465)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出现高循环阈值(Ct值)情况的原因。 方法: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鼻咽拭子、肛拭子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回顾性分析Ct值处于33~38的高Ct值样本在同一患者重复采样检测、不同品牌基因扩增仪检测及不同实验室相同型号仪器检测情况下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8例单靶位高Ct值阳性患者次日重复采样检测结果双靶标均为阴性。7例高Ct值样本有6例同一样本核酸在LC480及ABI 7500 2台扩增仪上检测结果不一致,包括ORF1ab基因检测结果不一致4例,N基因不一致4例,其中ORF1ab基因和N基因均不一致2例。5例高Ct值样本不同实验室相同基因扩增仪结果均不一致。 结论:该病毒核酸检测高Ct值时结果重复性较差,需要其他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补充检测。
    1984(3), DOI:
    摘要:
    我科于82年10月份特意选择200名健康成人(男女各100名),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分别为1:1(3.8%柠檬酸钠0.4ml.加全血1.6ml)和1:9(3.8%柠檬酸钠 0.2ml.加全血1.8ml).在20~10(室温中进行血球沉降试验,结果如下:
    2017(5):326-329, DOI: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抗体)在初诊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108例初诊肺癌患者、96例体检健康者、1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227例其他癌症患者。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7种自身抗体的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比较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肺癌患者间和各受试组间的阳性率。 结果:肺癌组7种自身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其他癌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初诊肺癌患者敏感性为62.00%,特异性为89.80%,AUCROC为0.769,其敏感性和AUCROC均高于各自身抗体单项检测。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肺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χ2=50.885,P<0.01)、肺部良性疾病组(χ2=56.341,P<0.01)以及其他癌症组(χ2=46.812,P<0.01)。 结论: 7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潜在的肺癌辅助诊断指标。
    1987(3), DOI:
    摘要:
    对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的鉴别,是一有关细胞认识并对临床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际价值,深入探讨颇有助益。笔者在本刊〔3(4):219〕曾就“1/3标准”提出一些拙见,今读本刊〔4(2):88〕更有提出“1/2标准”者,并以其杆:分=1∶12.04为立论依据,认为符合实际情况,云云。这里再谈点管见,当否尚祈指正.1.关于鉴别标准:粒细胞分叶核的标准宜以核
    1991(1), DOI:
    摘要:
    网织红细胞进行活体染色一般使用煌焦油蓝(brilliantcresyl blue.BCB)或新亚甲基蓝(newmethylene blue NMB).煌焦油蓝有两种溶液,即:煌焦油蓝乙醇溶液和煌焦油蓝盐水溶液.前者为玻片法,后者为试管法,现介绍一种毛细管的染色法.毛细管采用红细胞压积毛细管,内径1.5mm,长75mm(市售).按常规法穿刺指尖或耳垂,擦去第一滴血,将毛细管置第二滴血上,利用虹吸现象血液
    1985(3), DOI:
    摘要:
    根据所需用量用蒸馏水将吉瑞氏混合染液(吉氏原液2份,瑞氏染液1份)释稀成10%应用液,(或每ml 水加原液2~3滴),直接滴加在厚血膜上(如同时有薄血膜,预先用甲醇固定方可滴加染色液)5~8分钟,用流水轻轻冲洗数秒钟,干后镜检.本法不需脱血色素,染色时间短,降低了原虫的散失率,所染血膜背景清晰,原虫的核浆、色素都清楚.应用液须据用量多少新鲜配制,一般当日配当日用完,气温低可用2~3天,但染色时间要适当延长些.
    2011,29(5):339-34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方法。 方法: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femA基因部分序列设计一套(共4条)特异性引物,包括特异性识别靶序列上6个不同区域的两条内引物和两条外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检测SA的LAMP方法。用该法检测临床分离的40株SA、12种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和8种革兰阴性杆菌,对方法特异性进行评价。SA标准菌株ATCC 25923进行10n稀释后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用LAMP方法及普通培养法检测临床60份咽拭子标本,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LAMP技术最佳反应温度为65 ℃,临床分离的40株SA检测阳性率达100%;其他菌株均无非特异性反应;最低检测限14 CFU/test。以培养法为标准, LAMP试验检测60份咽拭子标本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7.5%、100%、100%和98.1%。 结论:LAMP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于60 min内快速筛查咽拭子标本中SA。
    2012,30(6):470-472,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北京地区新生儿全血13种酰基肉碱含量的参考区间,为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北京地区313例新生儿游离肉碱(C0),乙酰肉碱(C2),丙酰肉碱(C3),丁酰肉碱(C4),异戊酰肉碱(C5),己酰肉碱(C6),辛酰肉碱(C8),癸酰肉碱(C10),肉豆蔻酰肉碱(C14),棕榈酰肉碱(C16),十八碳酰肉碱(C18),戊二酰肉碱(C5DC)及3 羟基异戊酰基肉碱(C5 OH)等13种酰基肉碱水平。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C28-A2文件提供的参考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正态性检验发现,除C0之外,其他12种酰基肉碱均成偏态分布。各种酰基肉碱的参考区间分别为:C0 8.00~65.00 μmol/L,C2 4.00~55.00 μmol/L,C3 0.40~9.00 μmol/L,C3/C0 0.02~0.30 μmol/L,C3/C2 0.04~0.40 μmol/L,C4 0.10~0.90 μmol/L,C5 0.04~1.40 μmol/L,C6 0.04~0.30 μmol/L,C8 0.03~0.45 μmol/L,C10 0.04~0.60 μmol/L,C14 0.05~0.75 μmol/L,C16 0.30~6.00 μmol/L,C18 0.10~2.50 μmol/L,C5DC 0.01~0.25 μmol/L,C5-OH 0.00~0.60 μmol/L。 结论:建立了北京地区新生儿的各种酰基肉碱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治和筛查遗传代谢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5(11):849-853,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索拉菲尼在调控Y盒结合蛋白1(YB1)表达以及影响肾癌细胞系SW839的增殖、趋化和侵袭中的作用。 方法:构建慢病毒介导的YB1干扰载体pLKO.1-shYB1,建立YB1降表达的稳定SW339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索拉菲尼处理SW839细胞后,western blot验证YB1的干扰效率以及索拉菲尼对YB1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MTT实验、Transwell趋化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YB1基因敲减和索拉菲尼处理对SW839细胞增殖、趋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成功构建YB1降表达的稳定细胞系SW839-shYB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SW839-shYB1组YB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W839-scr(阴性对照)组和SW839组(P<0.05);与SW839组相比,4、8 μmol/L索拉菲尼处理组YB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敲减YB1基因(t分别为6.13、4.61和17.18)或经8、12、16 μmol/L索拉菲尼作用后(t分别为4.04、7.54和16.38)SW839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均<0.05);Transwell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经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后,SW839 shYB1组和索拉菲尼处理组的细胞趋化能力降低(t分别为11.52和17.94,P均<0.05),侵袭能力亦降低(t分别为6.64和4.83,P均<0.05)。 结论:YB1在调节肾癌细胞系SW839的增殖、趋化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索拉菲尼可能通过抑制SW839细胞中YB1表达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趋化和侵袭。
    2012,30(5):380-38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血培养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后,各级报告结果对临床菌血症诊治的指导意义。 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4~12月血培养阳性标本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后,各级报告所需的时间;二级报告直接K B法药敏、最终报告仪器法药敏与标准K B法药敏的符合率。 结果:103份血培养阳性标本,革兰阳性球菌54株,革兰阴性杆菌49株。血培养实行分级报告制度后,一级报告、二级报告比最终报告的时间分别提前48.8 h、38.3 h。一级报告的准确率99%。与标准K-B法药敏结果比对,直接药敏的符合率92.6%,非常重大错误率0.2%,重大错误率3.1%,微小错误率4.1%;仪器法药敏的符合率95.3%,非常重大错误率0.3%,重大错误率3.1%,微小错误率1.3%。仪器法药敏的符合率、微小错误率优于直接K-B法(χ2分别为7.582和16.569,P均<0.05);两种药敏方法的非常重大错误率、重大错误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血培养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其一、二级报告结果对临床菌血症的诊治具有及时、有效的指导意义,各级报告互为补充。
    1986(2), DOI:
    摘要:
    著者根据对同一份标本用同一套合格器材多次计数结果的变异系数参差情况的实验研究,设计了一种简易可靠的白细胞计数质量评估法——变异系数差数法(△CV 法)。石自明等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 RCS(routine ehecking standard)可以代替2CV,也可以代替2Vt(Vt 表示总误差百分变异系数),而设计了常规考核标准法(RCS 法).我们对这两种方法做了比较研究.
    2012,30(9):668-670,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临床分离的非白喉棒状杆菌的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用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两种方法进行鉴定和比较。用MALDI-Biotyper软件构建不同棒状杆菌MALDI-TOF MS蛋白系统发育树。 结果: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中,54株MALDI-TOF MS与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一致,包括34株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aitum)、11株杰氏棒状杆菌(C.jeikeium)、3株C.resistens、2株解葡萄糖苷棒状杆菌(C.glucuronolyticum)、2株黏金色棒状杆菌(C.aurimucosum)和2株无枝菌酸棒状杆菌(C.amycolatum)。4株16S rRNA基因测序无法鉴定到种的菌株中,MALDI-TOF MS鉴定为2株产黏棒状杆菌(C.mucifaciens)、1株C.singulare和1株假白喉棒状杆菌(C.commune)。 结论:MALDI-TOF MS可将棒状杆菌属细菌快速、准确地鉴定到种。
    2011,29(1):16-18, DOI:
    摘要:
    目的 建立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乙腈沉淀法并研究其去除效果。 方法 血清经除脂后按血清∶水∶乙腈=1∶2∶4.5(v/v/v)比例沉淀分离高丰度清蛋白,用SDS-PAGE验证去除效果和重复性。分别对4名体检健康者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去除清蛋白前后的血清凝胶电泳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经本法去除后血清清蛋白平均浓度由(50.65±2.82) g/L下降为(2.50±0.71) g/L,占血清总蛋白比例由65.1%下降为33.3%,呈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等量上样原血清电泳结果相比,相对分子量(Mr)在50 000~80 000间的蛋白质被明显去除,而被其掩盖的低丰度蛋白质得以显现,蛋白质条带明显变窄。 结论 乙腈沉淀法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且重复性较好的人血清清蛋白去除方法,为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1994(2), DOI:
    摘要:
    ALT卡门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赵建友(山东肥城矿务局直属单位职工医院,271608)ALT卡门氏单位(karU)与国际单位(U/L)的换算,临床上观点不一。杨昌国等(临床检验杂志1992,10(4):170)采用赖氏法和IFCC推荐法通过系统实验确定...
    2013,31(9):710-712, DOI:
    摘要:
    摘要: 为适应医学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12年推出了医学实验室性能和质量要求标准化文件新的版本——ISO15189:2012,内容与2007版有较多改动,如组织和管理职责中关于伦理、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管理体系等,技术要求中的人员、设备、结果报告、结果发布等。本文通过对两个不同版本的初步解读,希望能加深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的认识。
    2016(3):215-218,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3在临床生化精密度验证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EP15-A3精密度5×5设计方案,利用IFCC提供的Rela A(水平1)和Rela B(水平2)样本,分别对肌酐(Cr)、尿素(Urea)、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6个临床常用生化指标进行批内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验证。每个样本每天1批,每批重复5次,共5 d,每个样本获得25个数据。Grubbs′法计算离群值,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算用户批内不精密度(SR)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SWL),分别与厂家声明的批内不精密度(σR)和厂家声明的实验室内不精密度(σWL)进行比较和判断,如果SR≤σR、SWLWL,则用户验证了厂家不精密度声明。如果SR>σR或SWL>σWLR≤UVLR、SWL≤UVLWL,同样用户验证了厂家不精密度声明。否则,需查找原因或与厂家联系。 结果:6个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均通过Grubbs′法离群值检查,各项目无离群值。SR和SWL分别与σR、σWL或UVLR、UVLWL比较,批内不精密度验证实验中,除Cr(水平1)、TC(水平2)、Glu(水平2)的SR>σR、SR>≤UVLR外,其他指标各水平SR均≤σR;实验室内不精密度验证实验中,6个指标两个水平SWL均≤σWL。 结论:实验室现用的6个Roche生化指标批内与实验室内不精密度达到厂家声明要求,符合质量目标要求。
    2018(3):166-170, DOI: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Sysmex XN-30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WDF)通道和白细胞前体细胞(WPC)通道报警信息的可信性,验证并调整其报警阈值。 方法:用WDF和WPC通道同时检测61例无异常报警及521例有异常报警的EDTA-K2抗凝血液标本,仪器自动制作血涂片标本后人工镜检。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仪器报警信息的可靠性,验证厂商提供的初始报警阈值是否合理,结合实际工作要求,调整其阈值。 结果:WDF通道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blasts/abn lymph)报警信息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5.8%、100%),特异性较低(分别为34.7%、23.5%),WPC通道的atypical lymph、blasts、abn lymph报警信息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81.3%、66.7%、76.5%),特异性较高(分别为61.9%、55.5%、88.3%)。经ROC曲线分析,除WPC通道的abn lymph报警信息镜检判断价值较差外,其他报警信息镜检判断价值均为中等。结合实际复检规则要求,WDF通道atypical lymph、blasts/abn lymph,WPC通道atypical lymph最佳临界阈值调整为120,WPC通道的blasts、abn lymph最佳临界阈值调整为140。 结论:采用敏感性较高的WDF通道筛查时出现报警信息后再用特异性较高的WPC通道复检可缩短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厂商提供的初始报警阈值需验证并调整为最佳临界阈值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992(3):142-143, DOI:
    摘要:
    脑脊液潘(Pandy's)氏试验一直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球蛋白定性.有些单位发现它与蛋白定量不一致的现象.蛋白定量技术发展后它的临床价值如何?我们对此作了探讨.
    2013,31(2):83-86,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果糖氨基酸氧化酶(FAOX),建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酶法并作初步评价。 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32a(+)/FAOX,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获得重组FAOX;以糖基化六肽为底物检测酶活性;初步建立检测HbA1c的酶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结果:重组FAOX在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65 000;酶比活性为22 U/mg;建立的检测HbA1c酶法的批内、批间、日间CV均<5%;低值(5.1%)和高值(15.8%)HbA1c的回收率分别为98.1%和98.9%;总胆红素(<220 μmol/L)、三酰甘油(<10.8 mmol/L)和维生素C(<500 mg/L)对酶法检测HbA1c无影响;与HPLC法和HA-8160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和0.993。 结论:FAOX可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用其建立的检测HbA1c的酶法可满足临床对HbA1c测定的要求。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12,30(10):857-860, DOI:
    [摘要] (1539) [HTML] (0) [PDF 560.00 K] (8897)
    摘要:
    摘要: 乳化液PCR是单分子PCR技术,非常适合于微拷贝量的DNA分析。乳化液PCR是把PCR反应液分隔在亿万个油包水的小室中,每个小室一般只含一个模板,可独立进行单分子PCR扩增。本文主要介绍乳化液PCR的建立、发展和应用进展。
    2012,30(7):481-484, DOI:
    [摘要] (1579) [HTML] (0) [PDF 556.50 K] (6922)
    摘要:
    摘要:一期止血缺陷用模板刀片法出血时间(TBT)作为筛查试验,结合诊断试验,用于诊断ITP、VWD和血小板无力症。二期止血缺陷用APTT和PT作为筛查试验,结合诊断试验,诊断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物质增多。纤溶亢进用ELT、FDPs和D D作为筛查试验,结合诊断试验,诊断DIC和原发性纤溶症。
    2012,30(1):6-9, DOI:
    [摘要] (1034) [HTML] (0) [PDF 369.22 K] (6618)
    摘要:
    2012,30(10):776-778, DOI:
    [摘要] (1559) [HTML] (0) [PDF 404.52 K] (6215)
    摘要:
    摘要: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在个体化治疗和经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规范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减少试验误差,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多数临床实验室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进行药敏试验。本文对该标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便检验界同道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012,30(10):793-798, DOI:
    [摘要] (1168) [HTML] (0) [PDF 554.39 K] (5212)
    摘要:
    摘要: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保守的自降解系统,在某些条件下,自噬可以引起不同于细胞凋亡途径的细胞死亡,即自噬性细胞死亡。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靶向自噬途径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随着自噬在白血病研究中的深入,自噬将有望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本文就自噬的特征与调控,以及自噬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AMPK/mTOR信号通路作为治疗血液肿瘤新靶点的可行性作一综述。
    2013,31(7):481-483, DOI:
    [摘要] (1609) [HTML] (0) [PDF 569.80 K] (4975)
    摘要:
    摘要: 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类标准对这两种疾病患者的早期发现、临床准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数十年来,分类标准不断更新、修订和完善。医学检验人员在撰写论文时应采用最新修订的分类标准,避免使用二、三十年前的分类标准。本文介绍了SLE和RA分类标准的演变进程,望广大医学检验人员了解其新的分类标准,熟悉并掌握各项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2011,29(7):551-554, DOI:
    [摘要] (1314) [HTML] (0) [PDF 536.38 K] (4748)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等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常规培养和分离菌株,经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GNI+和GNS药敏卡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敏试验采用K-B法。 结果:10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5.0%,其中70 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7.1%(68/70);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100%耐药的有5种;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20.0%)外,对其余药物耐药率都在70%以上。 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的敏感性。
    2012,30(10):753-757, DOI:
    [摘要] (1257) [HTML] (0) [PDF 480.03 K] (4654)
    摘要:
    摘要: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主要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MCM)是除GUM方法外研究最多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本文介绍MCM的发展以及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原理和步骤,并举例说明如何用MCM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2013,31(10):728-730, DOI:
    [摘要] (1263) [HTML] (0) [PDF 439.34 K] (4632)
    摘要:
    摘要: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并与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融合而成的交叉复合学科。收集、整理、解析生物学实验数据是生物信息学的主要任务。本文扼要介绍了该技术在与细菌耐药相关基因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可将测得序列与数据库比对,测得的变异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委托Swiss Model Workspace作三维结构同源建模,进行可视化分析与分子对接分析。将测序所得细菌全基因组序列上传至基因自动注释网站,可获得编码基因序列和相应的蛋白质序列;上传至日本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在线注释工具KAAS,可获得细菌代谢途径示意图。利用基因组数据库也可进行全基因组数据分析。
    2012,30(10):821-825, DOI:
    [摘要] (1232) [HTML] (0) [PDF 422.94 K] (4570)
    摘要:
    摘要: 探讨“方法学比较”法评价临床检验定量测量方法正确度时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临床实验室正确评价这类方法的正确度。本文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述等五方面分析目前国内外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方法学比较“法在评价定量测量方法正确度时面临的问题,提出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采用该方法评价正确度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严密的实验设计、恰当的实验样本、运行稳定的测量程序、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评价标准是获得定量测量方法正确度评价正确结论的基础。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临床实验室建立规范的评价定量测量方法正确度的“方法学比较”方法并获得可靠的评价结论。
    2012,30(6):401-405, DOI:
    [摘要] (1896) [HTML] (0) [PDF 461.71 K] (4551)
    摘要:
    摘要: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反映糖尿病(DM)患者的长期血糖状况,并可用于治疗效果判断和DM诊断。提高HbA1c测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适应临床需要成为关注的焦点。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干扰因素,选择科学、实用的测定方法,按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操作并监测质量,建立地域或全国性权威的HbA1c标准化体系是实现HbA1c标准化的4个关键点。
    2012,30(10):742-745, DOI:
    [摘要] (1221) [HTML] (0) [PDF 450.17 K] (4148)
    摘要:
    摘要: 分子诊断在诸多的疾病诊疗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临床进入到了个体化医学时代。临床分子诊断方法除了直接杂交方法外,基本上都有一个基因扩增过程,尽管卫生部从2002年开始即对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出质量保证要求,但仍存在SOP可操作性差、仪器维护校准不到位和室内质控及其分析形式化等问题。此外,当前的个体化医学检测涉及的科室正在迅速地扩至病理科、药剂科、肿瘤科、甚至胸外科等临床科室的实验室,其绝大部分目前存在无规范化实验室分区、人员未经培训、无SOP、无室内质控等诸多问题。对这些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持续宣讲和培训,是转变长期存在的惯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良好专业理论知识及具备“认真”特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施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基石。
    2020(4):241-243, DOI:
    [摘要] (15642) [HTML] (0) [PDF 825.15 K] (3943)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标本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 值)变化规律。 方法 筛选 2020 年 1 月 21 日至 2020 年 3 月 2 日间安徽省某定点医院收治的 45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 反应技术对患者的痰液与咽拭子混合液进行检测,观察 Ct 值与时间、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的变化规律。 结果 随着发病天数 的增加,ORF1ab 基因、N 基因及 E 基因 Ct 值均不断升高,E 基因首先消失,其次是 ORF1ab 基因,最后是 N 基因。 出现症状后 1~ 6 d 男性与女性核酸 Ct 值均为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12 d Ct 值逐渐升高,男性低于女性 Ct 值,两者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段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病情分型间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t 值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天数、性别有关,与年龄、疾病分型无关。
    2013,31(5):324-327, DOI:
    [摘要] (1529) [HTML] (0) [PDF 417.15 K] (3930)
    摘要:
    摘要: 血脂分析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心脑血管病的危险评估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血脂测定的标准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载脂蛋白B(apo B)等指标对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与血脂干预治疗临床获益的预测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血脂分析与应用的新进展给因脂质代谢异常所致的慢性非传染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与新手段。
    2012,30(10):850-856, DOI:
    [摘要] (1358) [HTML] (0) [PDF 475.78 K] (3919)
    摘要:
    摘要: 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内源性小RNA,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miRNAs可从细胞内释放,广泛而稳定地存在于细胞外液, 统称为循环miRNAs(circulating miRNAs)。在疾病状态下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表达谱发生异常改变。miRNAs作为分子标志物,克服了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在抗体制备和定量分析上所遇到的瓶颈。而且循环miRNAs具有样本易于采集、保存期长及检测手段简便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也更明显,已成为生物标志物及转化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2012,30(10):846-849, DOI:
    [摘要] (1158) [HTML] (0) [PDF 407.32 K] (3760)
    摘要:
    摘要: Exosomes(外体)是由细胞内多泡体(multive vesicles bodies, MVB)与胞膜融合后分泌到细胞外环境中的直径40~100 nm的膜性囊泡,它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作为一种载体在细胞间起到信息传递作用。外体存在于多种体液,包括血浆、尿液、恶性腹水、唾液,母乳及滑膜液等。外体含有能反映其来源细胞生理状态的多种蛋白质、microRNAs及mRNAs,为疾病诊断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标志物。外体介导细胞间蛋白、microRNAs、mRNAs及信号分子的转移为其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外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2013,31(5):321-323, DOI:
    [摘要] (1836) [HTML] (0) [PDF 372.59 K] (3738)
    摘要:
    摘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针对心血管疾病(CVD)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与研究。本文对与CVD危险评估相关的新生物标志物特别是炎症因子、纤溶相关蛋白、脂蛋白及其亚型、肾功能标志物及microRNAs等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简述。以期缩小CVD诊断的窗口期、发现更好的方法来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2012,30(10):834-841, DOI:
    [摘要] (1270) [HTML] (0) [PDF 436.27 K] (3569)
    摘要:
    摘要: 精子形态学分析可以评估精子的受精能力。但由于精子洗涤、涂片、染色方法的不同,以及不同技术人员判断标准的不同,可以导致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因此,精子洗涤时的离心速度、精子悬液浓度、精子涂片染色方法、染色时间和染色时的温度等均需标准化,并需建立精子形态学分析的标准操作程序。正常和异常精子形态应以严格的WHO标准来判断,并需进行有效的培训来统一。精子形态学分析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定位质控片和带质控功能的计算机辅助精子形态分析系统,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对精液分析质量控制认识的加强,可以促进精子形态学分析的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尽早在临床实验室开展。
    2012,30(10):831-833, DOI:
    [摘要] (1033) [HTML] (0) [PDF 448.45 K] (3372)
    摘要:
    摘要: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借助各种风险管理工具,主动识别风险,找出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并制定消除风险的质控方案。质量指标是量化评估和监控医学实验室整个工作流程中风险的工具之一。建立实用的医学实验室风险识别、分类、纠正、预防和监控方案,有助于帮助医学实验室不断提升其检验品质。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1999(1):47-49, DOI:
    摘要:
    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或引进新的方法,试剂和仪器都应对它们的技术性能如精密度,方法比较,线性范围,以及干扰等作出评价。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了一套评价方案(evaluationprotocols),能客观而正确地对上述技术性...
    1999(3):184-186, DOI:
    摘要:
    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或引进新的方法、试剂和仪器,都应对它们的技术性能如精密度,方法比较,线性范围,以及干扰等作出评价。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了一套评价方案(EvaluationProtocols),能客观而正确地对上述技术...
    2001(4):241-243, DOI:
    摘要:
    尿液分析是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尿液分析只有简单的尿蛋白、尿糖及显微镜检查 ,不仅不能提供较多的实验诊断数据 ,而且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快速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尿液分析方法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从传统的手工检测转变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尿液分析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对健康体检和初诊病人的快速诊断提供十几项尿化学指标 ,有利于临床的快速诊断。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有尿液分析仪 10万余台。但由于尿干化学检查法本身检测原理上的局限性 ,加上有些单位对仪器使用缺乏深入的了解 ,不了解尿液常规检查过程…
    2006(4):241-243, DOI:
    摘要: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subsp.pallidum)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性病,经性接触传播,全球范围分布。新中国成立后,经大力整顿,至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除台湾省外梅毒已基本根除。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资本主义腐朽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入侵,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又逐年升高。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在全国27种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梅毒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而高居第五位(2002年为第七位)。梅毒的诊断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清学检验(测抗体)、直接…
    1998(3):138-140, DOI:
    摘要:
    用EtestESBL试条测定200株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发现18%大肠埃希菌,19%肺炎克雷伯菌,15%不动杆菌,16%阴沟肠杆菌和18%枸橼酸杆菌ESBL阳性,总检出率为15%。此外,EtestESBL试盒可将上述检出率提高至少2.5%,且发现安曲南作为酶底物是本院ESBL的最佳指示剂
    2004(1):67-68, DOI:
    摘要:
    为适应尿沉渣分析标准化的要求 ,UF 10 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Fast Read10 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比较UF 10 0分析仪法与Fast Read10 分析板法[1] 的结果 ,我们发现前者各检测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现象。通过对 16 0 0例尿液标本假阳性结果的
    2003(3):168-168, DOI:
    摘要:
    很多类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因其清洗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致 ,一个项目对紧随其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项目的测定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试剂污染 ,并且随着仪器使用时间的累加 ,仪器状况的下降 ,试剂交叉污染的程度会有所加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某一项目的测定结果一直符合临床要求 ,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测定结果趋高 ,并且日益明显 ;而单独测定该项目时测值又合理起来 ,给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避免试剂间的干扰 ,变得非常重要。试剂间的干扰有两个的原因 :一是试剂中含有下一个测试所要测定的底物 ,或是含有的某种试剂成分与下一反应所要测定…
    2003(3):168-169, DOI:
    摘要:
    随着大中型全自动生化仪的逐渐增多 ,纯净水制备机的使用也日渐普遍。纯水机在给检验科带来高质量分析用水的同时 ,也随之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树脂消费。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合理利用资源 ,笔者参考有关资料 (见沈阳医学院学报编辑室编《药剂学专题选编》 ,1977 13~ 39) ,对上海纯净水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超纯水机CCRO 5 0型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HCl(再生剂 )、NaOH(再生剂 )静态法再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老化树脂 ;饱和NaCl;1.8mol/LHCl;1.5mol/LNaOH ;10 0目滤网或医用纱布 ;去离子…
    2002(3):129-132, DOI:
    摘要:
    心脏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检验专家的重视。 195 4年 ,Ladue等首先发现血中天冬氨酸转氨酶 (GOT ,现称AST)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病人血中增高 ,他们提出GOT可作为AMI的诊断标志物。 195 5年 ,Wroblwski等发表文章 ,认为血中乳酸脱氢酶 (LD)的变化也与AMI有关。随着分析技术的改进 ,195 7年Vessell等人发现LD有不同组分 ,而AMI时某一组分的变化尤其明显。 196 0年 ,Dreyfus等报道肌酸激酶(CK)在AMI…
    2002(2):118-120, DOI:
    摘要:
    肌钙蛋白I (troponinI,TnI)和TnC、TnT组成复合物 ,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心肌TnI(cTnI)为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就cTnI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概述。1 人cTnI的生物学特性1 1 cTnI的基因结构与定位 cTnI由基因TNNI3编码 ,TNNI 3基因全长 6 2kb ,由 8个外显子构成 ,位于 19q13.4。1990年 ,Vallins等克隆了人心肌cTnI的全长cDNA。TNNI3为TnI基因家族的一种同种型…
    2000(4):232-232, DOI:
    摘要:
    本文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为例 ,从边缘效应、“HD HOOK”效应、内源物质 (包括溶血、脂浊、补体、RF、AFP、自身抗体等 )的干扰和外源物质 (如血液抗凝剂等 )的干扰等方面探讨ELISA的影响因素。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HBsAgELISA试剂盒由新创公司提供 ,批号0 5 0 1;HBsAg标准品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批号991。1 2 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ELISA双抗夹心法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2 结果2 1 边缘效应 以 2 μg/LHBsAg标准品作为样品 ,采用 37℃…
    2002(1):15-17,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RET #)、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 (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 (MCVr)及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 (CHCMr)等网红参数在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铁剂治疗中的动态变化 ,确定骨髓对铁剂治疗反应的早期指标。方法 用Advia 12 0血细胞分析仪对 1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网红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在铁剂治疗后 ,网红参数RET #、CHr、MCVr于第 4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七天恢复正常 ;血红蛋白于第 14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 2 8天恢复正常 ;CH、MCV、CHCM于第 2 8天明显升高 (P <0 0 1) ,第 4 9天后恢复正常 ;RDW于第 7天明显升高 (P <0 0 1) ,14天后又逐渐降低 ,第 12 0天恢复正常。结论 网红参数RET #、CHr、MCVr可作为评价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后骨髓对治疗反应最敏感的指标
    1984(4), DOI:
    摘要:
    本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过氧化脂质。40份混合血清用三种不同方法作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认为三者有良好的相关系数;各对10份血清测定的CV 相近,经F 检验无显著差别;测定结果A 法最低,与B、C 法有显著差别;三种方法的回收率都不高,说明TBA 法特异性较差,尚待改进。经实验比较,作者赞同C 法。
    2011,29(9):641-642, DOI:
    [摘要] (914) [HTML] (0) [PDF 290.74 K] (1157)
    摘要:
    1996(2):87-88, DOI:
    摘要: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双波长定量测量乐宏元,宋小兴,刘和平(旅顺海军406医院116041)关键词碳氧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中毒测定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COHb)的含量,对于临床了解病人是否接触一氧化碳(CO)及CO中毒程度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一般实验室采...
    2001(2):112-112, DOI:
    摘要: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各大、中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确是临床经常反映的问题,为此,本文探讨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其纠正方法。1材料方法1.1材料1.1.l标本来源1999年6月至12月本院门诊血常规检查病人。取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简称血细胞仪法)血小板计数低于90 ×109/L的血标本326例。1.1.2仪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CD-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1.1.3试剂(1)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均为ABBOTT公司生产的配…
  • 友情链接

临床检验杂志

  • 主  编:许斌 副主编:陈维忠 潘世扬 李晓军 张葵 王书奎 钱晖 鞠少卿 史伟峰 编辑部主任:戈皓 主  办:江苏省医学会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电  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刊  号:ISSN 1001-764X CN32-1204/R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