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自组装核酸适配子探针在深部真菌感染可视化检测中的应用

      2020(1):1-6.

      摘要 (879) HTML (0) PDF 2.03 M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自组装核酸适配子探针技术以实现深部真菌感染中外周血(1,3)-β-D-葡聚糖的可视化检测。 方法:用碱酶解法提取白念珠菌(1,3)-β-D-葡聚糖并使用葡聚糖酶体外消化处理,获得的水溶性葡聚糖作为靶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单链 DNA文库中筛选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葡聚糖的DNA适配子;对筛选出的适配子进行结构设计,使其能够形成含血晶素(hemin)的G四联体结构,从而具有拟过氧化物酶特性,进一步催化TMB底物显色,肉眼判断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读;对149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用建立的方法和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评价检测效能。 结果:成功提取白念珠菌(1,3)-β-D-葡聚糖并使用葡聚糖酶消化处理后经SDS-PAGE分离、糖原染色发现,其水溶性的(1,3)-β-D-葡聚糖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1 700、约4 600和10 000~15 000区域。其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0 000的(1,3)-β-D-葡聚糖比例较高,将其作为适配子筛选靶标。经过8轮正向筛选和4轮负向筛选,将最后一轮ssDNA文库扩增为dsDNA并克隆至pUC19质粒,对单个阳性克隆扩增所得适配子进行相对结合力比较,获得6个结合力较高的适配子(命名为A1—A6)。竞争试验结果表明6个适配子能够识别4个不同位点。将高结合力适配子对不同浓度(1,3)-β-D-葡聚糖进行亲和力检测,肉眼可辨检出限为3.125 pg/mL,线性范围为1.6 pg/mL~400 pg/mL。对149例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显示,适配子自组装显色系统检测性能优于G试验(χ2=4.373,P=0.036 5)。 结论:成功自建可视化核酸适配子探针,实现外周血(1,3)-β-D-葡聚糖检测,且有望开发深部真菌床旁检测试剂盒。

    • 建立实时荧光LAMP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

      2020(1):7-11.

      摘要 (1472) HTML (0) PDF 1.73 M (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肺炎支原体。 方法:在LAMP体系中添加适量荧光染料SYTO-9,通过实时定量PCR仪监测LAMP反应结果。以肺炎支原体P1基因重组质粒制备一系列浓度标准品,分别使用实时荧光LAMP法和SYBR Green Ⅰ 染料LAMP法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限。肺炎支原体M129标准株菌液以10倍梯度稀释,分别以实时荧光LAMP法和肺炎支原体荧光PCR试剂盒检测,比较2种方法灵敏度。以实时荧光LAMP法检测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评估该方法特异性。采集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分别以实时荧光LAMP法和荧光PCR法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出率差异。 结果:实时荧光LAMP法可以检出P1基因最低限为103 copies/μL,当基因拷贝数大于104 copies/μL时,反应30 min样本组即可出现明显荧光信号。SYBR Green Ⅰ 染料LAMP法可以检出P1基因最低限为104 copies/μL,反应需1 h才可获得足够产物用于显色。实时荧光LAMP法灵敏度高于实时定量PCR法100倍,且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DNA无扩增。实时荧光LAMP法和荧光PCR法检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标本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时荧光LAMP法可以有效避免因开盖检测造成的气溶胶污染,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适于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 PCR-RFLP在VVC相关念珠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2020(1):12-14.

      摘要 (1007) HTML (0) PDF 1.17 M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快速准确鉴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相关念珠菌菌种,并对科玛嘉显色培养法、Vitek 2 YST鉴定卡和PCR-RFLP 3种方法鉴定念珠菌菌种的效果进行方法学评价。 方法:收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VVC患者感染的念珠菌菌种100株,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法提取念珠菌DNA,PCR扩增念珠菌DNA的ITS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念珠菌菌种;分别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法、Vitek 2 YST鉴定卡和PCR-RFLP 3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以测序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鉴定念珠菌菌种的正确率。 结果:科玛嘉显色培养法中5株葡萄牙念珠菌与2株酿酒念珠菌显色错误,均显淡紫色;Vitek 2 YST鉴定卡中,1株白念珠菌与2株热带念珠菌鉴定不出,Cyberlindnera fabianii、Candida orthopsilosis与Candida metapsilosis鉴定错误;PCR-RFLP采用内切酶MspⅠ可成功鉴定念珠菌中除Candida metapsilosis、Candida orthopsilosis与近平滑念珠菌之外的其他菌种,进一步采用内切酶ApaⅠ与NcoⅠ可将Candida metapsilosis、Candida Orthopsilosis与近平滑念珠菌三者鉴别开。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3种念珠菌鉴定正确率100%,对光滑念珠菌的鉴定正确率为73.1%;Vitek 2 YST鉴定卡可鉴定常见念珠菌且正确率较高,不能鉴定Cyberlindnera fabianii、Candida orthopsilosis与Candida metapsilosis等非常见念珠菌;PCR-RFLP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定所有念珠菌菌种。 结论:PCR-RFLP技术为早期准确鉴定临床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检测儿童5种腹泻病毒的方法建立及应用

      2020(1):15-18.

      摘要 (760) HTML (0) PDF 2.07 M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肠道腺病毒(Adv)、诺如病毒G1及G2型(NoV G1和NoV G2)、A组轮状病毒(RV A)、扎如病毒(SV)及星状病毒(HAstV)5种儿童腹泻病毒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体系。 方法:针对Adv、NoV G1、NoV G2、RV A、SV及HAstV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设计并优化腹泻病毒的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检测体系,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片段;进行性能(灵敏度、特异性)评估;收集185例儿童病毒样腹泻样本,采用多重PCR-毛细管电泳体系进行检测,并通过测序验证阳性结果。 结果:所设计引物特异性扩增出5种腹泻病毒;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检测体系检出限为102~103 copies/μL,CV均<10%;其他腹泻病原体未出现交叉反应,无明显的非特异杂峰,特异性较好;185例临床病毒样腹泻样本检测阳性132例(71.35%),其中RV A 105例(56.8%)、Adv 22例(11.9%)、SV 15例(8.1%)、NoV G2 11例(5.9%)和HAstV 10例(5.4%),其中包括双病毒感染样本;毛细管电泳进样量需20 μL,3 h内完成全部分析;测序结果与GeneBank比对分析,序列一致。 结论:成功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筛查5种常见儿童腹泻病毒的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

    • 不同校准品复溶方式影响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检测结果

      2020(1):19-21.

      摘要 (802) HTML (0) PDF 1.01 M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校准品复溶方式不同对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用各厂家,即贝克曼、罗氏、德赛和和光的推荐方式复溶校准品后作为标准校准品,测定不同方式复溶的校准品;挑选与标准校准品相比,检测结果偏倚较大的2种校准品作为待评校准品。用标准校准品校准方法后作为比对方法,待评校准品校准方法后作为待评方法,分别对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参考CLSI EP9-A3评价偏倚。 结果:德赛、罗氏和和光的校准品ALP和LDH值在4 ℃和25 ℃下3 h内不随时间变化。对于贝克曼,有2种方式复溶的校准品与标准校准品相比,偏倚分别为-4%和5%。2种待评方法偏倚中位数分别为-3.92%、5.06%。 结论:不同复溶方式对部分厂家校准品ALP的值有较大影响,实验室用户应严格按照正确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患儿的基因突变

      2020(1):22-24.

      摘要 (990) HTML (0) PDF 1.97 M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例因可逆性左侧肢体无力伴随头痛、呕吐而诊断为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患儿的外显子基因组,探讨其分子遗传发病机制。 方法: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患儿的外显子基因组,并用Sanger测序技术对筛选出的可疑位点进行双向及父母来源验证,应用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对新生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该患儿CACNA1A基因第28号外显子存在c.4552G>A(p.G1518R)突变,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父母该位点正常。在100例健康人对照者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排除其为多态性位点。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预测为“有害”,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结论: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出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家系1个新的CACNA1A基因突变,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线索。

    • >临床实验研究
    • CD39+CD73+B细胞亚群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2020(1):25-28.

      摘要 (1054) HTML (0) PDF 1.62 M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CD39+CD73+B细胞亚群在B细胞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及其与PBC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江苏苏州吴江区和常熟地区PBC患者60例,健康人对照者40例,以流式细胞术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CD39+CD73+B细胞在B细胞中的比例,多重微珠流式荧光法定量分析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统计分析CD39+CD73+B细胞比例的组间差异及其与自身抗体和肝脏酶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PBC患者CD39+CD73+B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5.6%(44.9%,60.5%) vs 73.0% (69.8%,74.9%),P<0.001]。PBC组CD39+CD73+B细胞比例与AMA-M2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349,P=0.027)。抗糖蛋白210抗体(anti-GP210)阳性患者CD39+CD73+B细胞比例较anti-GP210阴性患者明显降低[44.6%(38.2%, 49.9%) vs 58.7%(49.8%, 63.8%), P<0.001],抗核蛋体100抗体(anti-SP100)阳性和阴性患者间CD39+CD73+B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6%(47.9%, 62.7%) vs 51.6%(44.7%, 60.4%), P=0.292]。 结论:PBC患者外周血CD39+CD73+B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且与特异性自身抗体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该群B细胞在PBC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多中心耐利奈唑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2020(1):29-33.

      摘要 (522) HTML (0) PDF 1.31 M (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江苏地区利奈唑胺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菌株流行性。 方法:收集2017—2018年江苏省3家三级医院临床和环境分离利奈唑胺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共38株(头状葡萄球菌32株、人葡萄球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和缓慢葡萄球菌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常规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E-test试验检测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检测cfr、optrA、23S rRNA第V功能区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3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大于95%;38株菌株中检出cfr基因31株;23S rRNAⅤ功能区检出G2576T突变35株,其中2株人葡萄球菌同时检出C2319T突变,另检出C2319T突变人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ptrA基因;32株头状葡萄球菌PFGE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均为同一个克隆株;4株人葡萄球菌为同一克隆株。 结论:江苏地区流行的耐利奈唑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是由cfr基因和23S rRNAⅤ功能区基因突变造成,并存在头状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的克隆播散。

    • RhD阴性孕妇产前意外抗体筛查回顾性分析

      2020(1):34-36.

      摘要 (5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RhD阴性孕妇产前意外抗体筛查情况。 方法:对2013—2017年江苏省血液中心RhD阴性孕妇血液标本进行RhD确认试验;同步采用盐水介质法及抗人球蛋白法对血清中意外抗体进行筛查;并分析抗体特异性,同时测定效价。 结果:430位孕妇中,RhD确认试验21位为阳性,409位为阴性。总计435次筛查中(含5例再次妊娠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共28例(6.44%,28/435),其中18例抗D(效价2~256),1例抗C(效价8),2例抗CD(效价2),1例抗M(效价8),2例抗Lea(效价2),另有4例含低效价IgM型冷抗体,特异性不明。每位孕妇意外抗体检测频次不一,初次检测时机以及间隔期不尽相同。只检测1次的共269例,检测2~6次的分别为108、40、8、8及1例,最高1例检测频次为10次;每频次IgG型意外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72(10/269)、3.70(4/108)、5.00(2/40)、0.00(0/8)、50.00(4/8)、0.00(0/1)、100.00(1/1);检测频次与抗体阳性率并不完全呈正相关。 结论:RhD阴性孕妇存在一定比例的意外抗体,规范产前抗体筛查流程有助于保障孕妇输血安全及早期干预新生儿溶血病。

    • 660例关节腔积液有形成分分析

      2020(1):37-40.

      摘要 (967) HTML (0) PDF 3.32 M (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腔积液有形成分分析在骨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7—2018年送检的660例关节腔积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观察关节腔积液有形成分。 结果:痛风患者尿酸钠结晶或尿酸钠吞噬细胞阳性率为73.56%(192/261)。660例关节腔积液中,赖特细胞检出率为4.85%(32/660);脂肪滴检出率为2.73%(18/660);焦磷酸钙结晶和噬菌细胞检出率均为1.21%(8/660);狼疮细胞和橙色血质结晶检出率均为0.45%(3/660)。 结论:关节腔积液有形成分分析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能提供重要线索和有力证据,帮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使广大关节骨病患者早治疗早康复。

    • >综述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2020(1):41-43.

      摘要 (1020) HTML (0) PDF 900.42 K (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4,USP24)属于去泛素化蛋白酶家族,可以水解靶蛋白上的泛素分子从而调节靶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USP24在调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自噬、DNA损伤修复、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USP24的文献报道尚少,对USP24的深入研究仍有较大空间,该文将USP24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诺如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2020(1):44-47.

      摘要 (700) HTML (0) PDF 1.49 M (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是引起人类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感染剂量低、抵抗力强、传播速度快,极易造成大规模群体感染事件,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NOV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核酸扩增法、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以及生物传感器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NO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分析,然而这些技术在NOV实际检测中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该文就分子生物学检测NOV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实验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筛查策略研究进展

      2020(1):48-51.

      摘要 (908) HTML (0) PDF 906.18 K (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生殖道感染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高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控制Ct的感染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就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检测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 结核病免疫学实验室检测技术新进展

      2020(1):52-55.

      摘要 (908) HTML (0) PDF 909.43 K (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结核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大量患者死亡。当前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对于所有形式的结核病,即肺结核、肺外结核、结核病-艾滋病联合感染和潜伏结核感染等,仍然缺乏可靠和准确的快速诊断技术。随着基础免疫学的发展和多学科诊断技术的交融,具有简单、快速和低成本等优势的结核病免疫学实验室检测技术不断出现。该文主要回顾近几年国内外结核病免疫学实验室检测新技术,包括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为代表的体外免疫检测技术、重组蛋白体内皮试试验为代表的体内免疫检测技术以及采用多学科交融手段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TBAg)的体液免疫检测技术等。

    • >研究生园地
    • Detectio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 in respiratory tract samples by th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

      2020(1):56-59.

      摘要 (944) HTML (0) PDF 1.81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的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 方法:基于Kpn phoE基因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条件中的Mg2+和甜菜碱浓度进行优化,建立检测Kpn LAMP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收集30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法、LAMP法、DNA测序技术检测,评估LAMP检测体系。 结果:8 mmol/L、0.4 mmol/L确定为Mg2+和甜菜碱的最佳扩增浓度;该体系特异性强,与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4 CFU/mL;临床样本中Kpn的LAMP检出率(53.89%)高于培养法(4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5,P<0.05);LAMP法与细菌培养法在Kpn阳性样本、无细菌生长样本、非Kpn其他细菌阳性样本中的一致率分别为96.15%、100%、65.25%,46例不一致样本经DNA测序验证,LAMP法与测序符合率为86.95%(40/46); LAMP法和DNA测序法对131例样本同时进行检测,经Kappa检验两者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0.817)。 结论:与细菌培养法相比,LAMP法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省时等优势,可以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 肺炎患者痰液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分析

      2020(1):60-65.

      摘要 (678) HTML (0) PDF 1.19 M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肺炎患者痰液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及主动外排泵基因情况。 方法:收集经生化鉴定为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菌株160株,将鲍曼不动杆菌特异性片段(Ab-ITS)的二重PCR法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者纳入研究。用PCR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主动外排泵基因,包括A类β-内酰胺酶(blaTEM、blaPER和blaCARB)、B类β-内酰胺酶(blaIMP和blaVIM)、C类β-内酰胺酶(blaADC和blaDHA)、D类β-内酰胺酶(blaOXA-23、blaOXA-24、blaOXA-51和blaOXA-58)和主动外排泵相关基因(adeB、adeJ、macB、emrB、emrA、abeS、abeM和craA)。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氯苯腙(CCCP)前后,携带adeB基因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 结果:临床分离160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中鲍曼不动杆菌143株(占90%),包括亚胺培南耐药株119株(占83.2%)和敏感株24株(占16.8%)。所有鲍曼不动杆菌均检出blaOXA-51基因,其中,亚胺培南耐药株中检出blaOXA-23(98.3%)、blaTEM(41.4%)、blaADC(98.3%)和blaDHA(0.7%),blaPER、blaCARB、blaIMP、blaVIM、blaOXA-24和blaOXA-58均未检出;敏感株中未检出blaOXA-23。adeJ、macB、abeM和craA基因在14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携带率均为100%;emrB、emrA和abeS基因携带率均超过80%。adeB基因在亚胺培南耐药株中检出117株(98.3%)。在CCCP干预试验中,携带adeB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MIC50降低1/2。 结论:呼吸内科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blaOXA-23和adeB主动外排泵基因,可能与亚胺培南耐药密切相关。

    • 肝素结合蛋白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0(1):66-69.

      摘要 (1256) HTML (0) PDF 1.24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51例,非细菌性肺炎患者44例,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51名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液中HB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及WBC水平,统计分析各指标组间差异;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血浆HBP水平在细菌性肺炎组[52.00(25.00,101.00) ng/mL]显著高于非细菌肺炎组[(12.14±6.46) ng/mL]和健康人对照组[(11.86±5.1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BP水平在非细菌性肺炎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80.89(46.46,167.35) mg/L]、非细菌肺炎组[11.86(2.06,52.56) mg/L]及健康人对照组[(3.34±2.98) mg/L]各组间SA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HBP与SAA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17和0.834,当HBP诊断阈值为19.5 ng/mL时,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和88.4%;SAA诊断阈值为18.84 mg/L时,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81.1%;联合HBP与SAA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2%和80.0%。HBP与SAA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的AUC分别为0.908和0.748,当HBP=20.50 ng/mL和SAA=16.31 mg/L时,特异性分别为88.6%和54.5%。 结论:血浆HBP是较敏感的细菌性感染标志物,在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清SAA、PCT及WBC,与血清SA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

    • >调查研究
    • 镇江地区2018年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2020(1):70-72.

      摘要 (917) HTML (0) PDF 888.10 K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镇江地区2018年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对2018年食品风险监测中要求的食品和疾病病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结果:食品、疾病患者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21/35)和1.48%(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82,P<0.01)。30株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均阳性,食品来源菌株(食品株)tdh基因和trh基因均为阴性;疾病来源菌株(疾病株)tdh基因和trh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11.11%。食品株和疾病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食品株分别为100.00%、66.67%和66.67%,疾病株分别为100.00%、88.89%和88.89%;疾病株和食品株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77.78%和52.38%,多重耐药谱均以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为主。 结论:镇江地区食品和疾病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疾病株的毒力基因、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高于食品株,多重耐药谱相对单一。

    • 血清ANCA和GAB不同类型抗体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2020(1):73-75.

      摘要 (1290) HTML (0) PDF 885.92 K (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lgA、lgG对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UC组93人,其他肠道疾病患者组93人,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ANCA-IgA、ANCA-IgG、GAB-IgA、GAB-IgG共4种自身抗体,对IgA、IgG的阳性率进行比较。 结果:UC组ANCA-IgG、ANCA-IgA和GAB-IgG、GAB-IgA的阳性率分别为43.0%、26.8%、38.7%和5.3%,高于其他肠道疾病组的2.1%、0%、5.3%、0%,两组间ANCA-IgA、ANCA-IgG、GAB-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B-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IgA、GAB-IgA的特异性(100%、100%)高于ANCA-IgG、GAB-IgG(97.8%、94.6%),但敏感性(26.8%、5.3%)低于ANCA-IgG、GAB-IgG(43.0%、38.7%)。联合ANCA、GAB 4种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70.9%,但特异性为92.5%。 结论:ANCA、GAB-IgA比IgG特异性好,IgG辅之IgA同时检测有助于提高UC的诊断水平,ANCA-IgA/IgG和 GAB-IgA/IgG 4种抗体联合可提高UC的检出率,减少漏检率。

    • >经验与技术交流
    • 可移动染色和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

      2020(1):76-76.

      摘要 (665) HTML (0) PDF 1.12 M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细菌和细胞染色容易污染且难清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染色及染色废液回收处理于一体的装置。方法:参照全自动染色仪、简易染色架、染色容器及废液处理条例要求,选用具有一定透明度的钢化玻璃或PVC制作45cm×30cm×30cm(或35cm×20cm×20cm)大小可的多结构方形容器,用于染片、废夜收集及处理。结果:该染色装置可进行细菌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细胞染色、各种特殊结构染色(荚膜染色、鞭毛染色、异染颗粒染色、芽孢染色)等工作;容器可一次贮存20升废液;废液可随时加消毒剂处理排放;排完废液容器可重复使用;及时加盖可防废液造成污染。结论:本装置集染色成本低,染色速度快、便于实验室摆放、提取/放置染片容易、安全性能高的一体染色装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