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无创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现状及问题

      2018(11):801-804.

      摘要 (9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针对遗传病的产前检测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近年来兴起的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又称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可以基于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来评估胎儿患有遗传病的风险,其准确性高,无创伤性,对传统的产前检测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存在一些误解、滥用或错用情况。该文从NIPT的检测范围、检测失败/检测结果不一致等方面对NIPT的临床应用现状及问题进行讨论,期望能加深临床工作人员对NIPT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的认识,促进NIPT在临床的规范化应用。

    • 单基因遗传病无创产前检测的研究与展望

      2018(11):805-808.

      摘要 (4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21/18/13三体的无创性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唐氏综合征等遗传病的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单基因遗传病种类多,危害大,涉及的基因突变也很复杂,单基因遗传病的NIPT需要检测特异基因缺陷,因而需要更高的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单基因病的NIPT主要将单基因突变转化为单体型分析来提高突变分析灵敏度,以及直接对孕妇外周血胎儿基因突变进行精确定量的策略。该文对NIPT的发展,特别是单基因病的NIPT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NIPT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拓展。

    • >遗传病基因诊断新进展
    • 1例12号环状染色体的遗传学分析

      2018(11):809-812.

      摘要 (16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例患有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 方法:收集1例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chromosome G banding technique)、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进行分析。 结果:本例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流产2次,其他临床体征正常;性激素6项正常;抗苗缪勒管激素0.57 ng/mL,低于参考区间;腹部B超未见异常;该患者核型为mos 46,XX,r(12)(p13q24) [96]/45,XX,-12 [3]/46,XX,dic r(12;12)(p13q24) [1];CMA结果显示12号染色体在12q24.33区域存在小片段的缺失,缺失区域为良性CNVs;FISH检查结果显示12号环状染色体长臂末端缺失;MLPA检查结果显示12号长臂末端亚端粒缺失。 结论:本例环状12号染色体临床体征正常,环状染色体的临床表现与核型嵌合比例及12q 末端缺失的多少相关,女性流产可能与r(12)的不稳定相关。

    • 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基因诊断Panel临床应用

      2018(11):813-816.

      摘要 (8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的遗传代谢病基因诊断Panel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09例串联质谱筛查可疑代谢病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用基因Panel进行检测,可疑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109例患儿中有97例(88.99%)基因诊断明确,其中96例检测到存在与临床症状相符的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1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为男性半合子;11例(10.09%)仅检测到1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1例(0.92%)未检测到致病性突变。 结论:基因Panel在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的检测中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可为串联质谱筛查后续临床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1例染色体复杂结构异常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分析

      2018(11):817-820.

      摘要 (7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明确1例因肌张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反应迟钝就诊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方法: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核型分析,并采用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基因芯片进行染色体全基因组分析。 结果:G显带染色体分析初步判定患儿核型为46,XY, t(2;12;18;14) (q31;p13;q21.3;q11.2),为4条染色体复杂易位;SNP芯片检测分析提示患儿染色体18q21.31-q22.3区域存在1.502 2×107bp 的片段缺失。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及芯片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患儿为新发复杂染色体结构异常。 结论:染色体18q21.31-q22.3微缺失及4条染色体的复杂易位可能是导致患儿疾病表型的重要原因。微阵列芯片有助于发现染色体易位时造成的亚显微结构异常。

    • 常州地区先天性甲减人群甲状腺素合成障碍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2018(11):821-824.

      摘要 (10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甲减(CH)人群甲状腺素合成障碍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特点。 方法:提取89例CH患儿的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靶向基因测序对5个已知甲状腺素合成障碍致病基因( DUOX2 、TPO、TG、TPO和 SLC5A5 )的突变位点进行检测。 结果:共在54例CH患儿中检测出90个潜在致病突变,包括41个 DUOX2 突变,40个TG突变和9个TPO突变,IYD和 SLC5A5 基因未检测出。另有35例CH患儿未检出潜在致病突变,总体突变检出率为61%(54/89)。根据突变位点数目统计,有31例为单位点突变,23例为多位点突变;根据发生突变的基因数目统计,有43例为单基因发生突变,11例为多基因发生突变。 结论:常州地区甲状腺素合成障碍相关致病基因以 DUOX2 、TG为主,TPO突变相对较少,而IYD和SLC5A5较为罕见;多位点或多基因联合突变现象较为常见。

    •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家系进行基因诊断

      2018(11):825-829.

      摘要 (9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2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 方法:收集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儿病历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DNA进行突变筛查,Sanger测序方法对患儿及家系成员进行验证,对可疑突变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 结果:测序结果显示病例1患儿携带 ATP6V0A4 基因c.1185delC和c.1418C>T复合杂合突变;病例2患儿携带 ATP6V0A4 基因c.639+1G>A和c.2227C>T复合杂合突变;2例患儿的突变均分别遗传自父母。c.1418C>T和c.2227C>T突变均未见报道,经生物信息学预测为有害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指南均归类为可能致病性变异。 结论:发现 ATP6V0A4 基因2个新的备选突变位点,为基因检测和诊断治疗提供借鉴。

    • 无锡地区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通量测序的临床应用

      2018(11):830-833.

      摘要 (6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无锡地区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高通量测序(NIPT)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筛查效率。 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就诊、行NIPT并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单胎妊娠孕妇10 269例。对NIPT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建议进行羊膜腔穿刺行产前诊断,低风险者随访妊娠结局。评价无锡地区NIPT在筛查胎儿常见染色体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等指标。 结果:10 269例单胎妊娠孕妇中,高风险131例(1.27%,131/10 269),NIPT对筛查T21、T18、T13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1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8%、99.92%、99.97%,筛查T21、T18、T1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74%、39.46%、57.1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9%、100%、100%。 结论:NIPT对T21的产前筛查效率近似诊断水平,对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体也有一定的筛查价值,对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筛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一个短肋骨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3型伴多趾家系 DYNC2H1 基因新突变

      2018(11):834-836.

      摘要 (16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1例短肋骨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3型伴多趾家系胎儿 DYNC2H1 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 方法:采集第2胎胎儿皮肤和父母外周血进行外显子组测序,采用Polyphen-2,Sift和Prove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的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并用PCR-Sanger测序方法对可能的致病突变进行验证。 结果:先证者检测到 DYNC2H1 基因存在双杂合突变,分别为c.5984C>T和c.10606C>T,前者遗传于表型正常父亲,后者遗传于表型正常母亲。c.10606C>T(rs562139820)为致病性变异,该变异可导致截断蛋白的产生。该变异在dbSNP数据库中基因频率是0.000 2。c.5984C>T在OMIM、HGMD、Clinvar数据库中未发现相关报道,且正常人数据库(DYDF,dbSNP,千人基因组,千人南方,千人北方, ExAC)中均未见收录,蛋白质结构预测可能有害(Polyphen-2,Sift和Provean),突变的氨基酸在不同的物种间高度保守。先证者携带的复合杂合突变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复合杂合遗传疾病发病机制;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表型及基因型共分离。 结论: DYNC2H1 基因的c.5984C>T突变可能是导致该短肋骨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3型伴多趾患者的致病原因。

    • 胎儿侧脑室增宽与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2018(11):837-840.

      摘要 (4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侧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是一种常见的超声异常,与感染、染色体异常及结构畸形相关。目前,传统的核型分析技术是检测胎儿侧脑室增宽遗传学病因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由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领域的广泛应用,VM被发现与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表明,除了染色体数目异常和大片段结构异常外,致病性CNVs是胎儿VM的另一个重要遗传学原因,并且可能参与胎儿VM的病理过程以及出生后神经发育障碍。此外,VM胎儿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与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有关,但与VM的严重程度无关。然而,由于CNVs是胎儿VM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建议所有VM胎儿进行CMA检测,无论VM的严重程度或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

    •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2018(11):841-844.

      摘要 (7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是一类严重困扰人类生活的综合征,患者多能生存,但常有性腺发育不全、多发畸形、不育等异常表现。该病无法治愈,经激素替代治疗等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症状,但早期确诊严重依赖于相关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该文拟就现今常见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比较各技术优缺点及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方便检验工作者科学合理地采用相关技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推进对该类疾病的诊治与研究。

    • >临床实验研究
    • 广西百色人群miR-210基因rs7935908C/T位点遗传多态性

      2018(11):845-849.

      摘要 (8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miR-210基因rs7935908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广西百色地区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并对比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族人群间的分布差异。 方法:收集298例广西百色地区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miR-210基因rs7935908C/T位点多态性。统计该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结合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Map)计划公布的SNP分型数据进行不同种族间的比较分析。 结果:广西百色地区健康人群中miR-210基因rs7935908C/T位点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1%、44.6%、45.3%;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4%、67.6%。该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百色地区健康人群的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85和P=0.590)。其基因型频率与HapMap计划公布的北京汉族人群、日本人群、非洲人群、墨西哥人群及意大利人群分型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25、P<0.001、P<0.001及P=0.009);与欧洲人群和丹佛市华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65和P=0.735)。其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群、非洲人群、墨西哥人群及意大利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0、P<0.001、P<0.001及P=0.003);与北京汉族人群、丹佛市华人、日本人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分别为P=0.411、P=0.451及P=0.755)。 结论:广西百色地区人群miR-210基因rs7935908C/T位点存在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其他种族、地区人群比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氨甲喋呤对映体体外诱导BALL-1和 CCRF-CEM细胞系蛋白质表达差异

      2018(11):850-853.

      摘要 (4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氨甲喋呤对映体(methotrexate,MTX)体外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细胞系BALL-1和CCRF-CEM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性。 方法:通过浓度递增及低剂量持续性诱导构建耐受30 μmol MTX对映体[L-(+)-MTX和D-(-)-MTX]的CCRF-CEM和BALL-1细胞系。提取耐药细胞、非耐药细胞及不加药时两种细胞的总蛋白质,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的电泳结果,选择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且边界比较清晰的蛋白质点,经胶内原位酶解,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肽质量指纹图(PMF),将所得的结果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 结果:共发现12个蛋白质点有生物学功能,包括4个热休克相关蛋白(HPSA5、HPSA8、HSPD1和DNAJA1/4)、5个与细胞增殖有关联的蛋白质(PCNA、NPM1、CORO1A、CALR和DYNC1I2)以及2个分子伴侣相关蛋白(CCT6A/B和VCP),另1个蛋白质为EON1/2,并证实其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联。 结论:MTX对映体诱导耐药后细胞系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可能在耐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综述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2018(11):854-857.

      摘要 (14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在宿主抗原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分泌细胞因子产生高效、特异性强的抗肿瘤杀伤效应。TILs包括T细胞,少量的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其中效应细胞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如CD8+T细胞、部分CD4+T细胞;多种调节型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Tregs等。多种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共同发挥作用。该文就TILs及其亚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 A激酶锚定蛋白12在不同肿瘤中表达下降的机制与影响

      2018(11):858-860.

      摘要 (10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A激酶锚定蛋白12(AKAP12或AKAP250或Gravin)是一种肿瘤生长负向调节因子,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经大量实验研究证实, AKAP12 基因表达水平下降与癌症治疗后的预后不良和高复发率密切相关。AKAP12不仅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还能够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旨在阐明各类肿瘤中AKAP12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对预后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PD-1/PD-L1通路中相关调控microRNA分子的研究进展

      2018(11):861-863.

      摘要 (4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PD-1/PD-L1是调节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重要抑制性信号通路,其激活能够减少免疫效应对周围组织的破坏和损伤,避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导致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微小RNA (miRNA)作为机体重要的基因转录调控因子,可以通过调控PD-1/PD-L1表达参与机体T细胞的免疫效应,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对近年来报道的涉及PD-1/PD-L1调控的miRNAs作一综述。

    • >研究生园地
    • 白藜芦醇对H2O[DK(]2[DK)]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2018(11):864-867.

      摘要 (4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H2O2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hucMSCs,采用细胞实时监测和MTT法分析不同浓度Res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以H2O2处理hucMSCs构建氧化应激模型,分别设对照组、H2O2诱导组和Res干预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活化的凋亡蛋白3(Actived-caspase3)水平;TUNEL实验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的表达水平。 结果:低浓度(1、5、10、20 μmol/L)Res对hucMSCs的增殖无影响,而50、100 μmol/L Res对hucMSCs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0.05±0.01)相比,H2O2诱导组Acti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0.36±0.01)明显增加(q=9.968,P<0.05),[JP2]而Res干预组Acti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0.13±[JP]0.07)较H2O2诱导组明显下调(q=7.283,P<0.05);TUNEL实验证实Res预处理能明显改善H2O2诱导的hucMSCs凋亡;与对照组(1.00±0.06)相比,H2O2诱导组Nrf 2的表达水平(0.50±0.07)明显降低(q=9.026,P<0.01),而Res干预组明显升高(2.1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37,P<0.01)。 结论:Res可减轻H2O2诱导的hucMSCs的凋亡,且与其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 >调查研究
    • 血小板对胃癌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8(11):868-872.

      摘要 (4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对胃癌间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GC-MSCs)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GC-MSCs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中分离血小板;体外分离培养人GC-MSCs并分为对照组和GC-MSCs+血小板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C-MSCs的细胞表型;成脂、成骨实验检测GC-MSCs的成脂、成骨能力;细胞计数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C-MS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将GC-MSCs与血小板或肿瘤细胞上清处理后的血小板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将SGC-7901与GC-MSCs的细胞培养上清和血小板处理后的GC-MSCs上清共培养,Transwell实验检测SGC-7901的迁移能力。 结果:GC-MSCs+血小板组的成脂、成骨能力增强,且增殖能力(24 h,t=3.88,P<0.05;48 h,t=5.93,P<0.05;72 h,t=4.35,P<0.05)和迁移能力(t=4.03, P<0.05)也明显加强;SGC-7901上清处理血小板组与单独血小板组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SGC-7901与GC-MSCs上清或血小板处理后的GC-MSCs上清共培养后,其迁移能力增强(F=42.92,P<0.05)。 结论:血小板可促进GC-MSCs增殖、迁移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并且可增强GC-MSCs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

    • 深圳地区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分子特征与表型分析

      2018(11):873-875.

      摘要 (5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地区人群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分子特征及血液学表型。 方法:收集我院20 734例毛细管电泳筛查样本,对其中检出有异常血红蛋白的样本采用Gap-PCR法、PCR-RDB法和DNA测序法进行地贫基因和异常血红蛋白基因分型鉴定,并分析红细胞参数。 结果:共检出17种异常血红蛋白,均为杂合子,检出率为0.405%(84/20 734);其中,检出2例Hb J-Bangkok复合--SEA杂合子,1例 J-Wenchang-Wuming复合-α4.2杂合子,2例Hb Q-Thailand复合-α4.2杂合子,1例Hb Queens复合IVS-II-81杂合子,1例Hb Ube-2复合CD118杂合子,1例Hb E复合αWS杂合子,1例Hb E复合α3.7纯合子。除Hb E和Hb Q-Thailand外,其余异常血红蛋白类型的单纯杂合子血液学表型均正常;单纯Hb E杂合子、Hb E合并αWS杂合子和Hb Q-Thailand合并-α4.2杂合子对血液学表型影响较轻;Hb E复合-α3.7纯合子和Hb J-Bangkok复合--SEA杂合子表现为轻型地贫特征;Hb J-Wenchang-Wuming复合-α4.2杂合子、Hb Queens复合IVS-Ⅱ-81杂合子以及Hb Ube-2复合CD118杂合子的血液学表型正常。 结论:除Hb E和Hb Q-Thailand外,其他类型单纯杂合子血液学表型正常,合并地贫时可表现为贫血特征,贫血程度取决于合并的地贫类型。

    • 血药浓度评估不同剂量5-氟尿嘧啶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11):876-878.

      摘要 (9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血药浓度检测并评估不同剂量的5-氟尿嘧啶(5-Fu)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7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AUC方式(实验组,n=37)及基于传统的体表面积(BSA)方式(对照组,n=37)给药,比较两组5-Fu血药浓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药物主要毒副反应的差异,并对临床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与BSA给药组相比,AUC给药组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33.3% vs 69.2%,χ2=4.34, P=0.038]及患口腔黏膜炎者[50.0% vs 84.6%,χ2=5.07,P=0.024]比例均明显降低; AUC给药组的临床获益率(94.59%)优于BSA给药组(7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 P=0.022)。 结论:基于5-Fu血药浓度监测的给药方式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能有效的控制化疗毒性,提高临床疗效。

    • 2016-2017年武汉地区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及流行情况分析

      2018(11):879-880.

      摘要 (10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集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门、急诊和住院部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疑似细小病毒B19感染儿童静脉血,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细小病毒B19-IgM,并对抗体活性值在10 ~20 U/mL之间的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19 DNA定量检测,综合分析武汉地区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武汉地区2017年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率为2.83%,较2016年6.31%的感染率显著下降,两年平均总体感染率为4.34%;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具有明显的年龄(2岁以上)及性别(女性高于男性)差异; ELISA法检测HPV-B19抗体活性值处于10~13 U/mL之间的标本与PCR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阴性符合率为93.54%;抗体活性值处于13~17 U/mL之间的标本结果一致性较差,阳性符合率为43.21%。抗体活性值17~20 U/mL的标本,阳性符合率为74.81%。结论 武汉地区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具有年龄、性别差异,同时对于经ELISA法检测抗体活性值处于13~20 U/mL之间的标本,有必要进行PCR检测确诊。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