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HBV感染的实验诊断进展及其个体化诊疗

      2016(8):561-565.

      摘要 (8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有关HBV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HBV侵入肝细胞的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的发现;HBV感染及其结局的分子遗传学机制逐步得以阐明;借助自动化检测设备,临床实验室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的能力大大提高。得益于以上基础和临床研究,在个体化医学时代背景下,一是应该厘清血清学检验的实验室检测路径,进一步明确新老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二是应该结合HBV基因检测和宿主基因检测,开发新的检验项目,以预测HBV感染的转归和结局,预测CHB患者IFN-α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

    • >专家论坛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2016(8):566-570.

      摘要 (10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可出现HBsAg和抗HBs双阳性,即HBsAg和抗HBs共存。国内、外报道此现象的发生率分别为2.43%~4.87%和2.90%~8.90%。造成HBsAg和抗HBs共存的原因主要有HBV S基因突变、不同血清型HBV的感染、HBV再活动等,其给临床HBsAg检测、宿主疾病转归和临床诊治带来了诸多影响。该文就HBsAg/抗HBs双阳性的发生机制及其对临床诊治的影响作一综述。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基于挥发性代谢产物质谱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2016(8):571-574.

      摘要 (12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相关挥发性代谢产物(VOCs)标记物用于快速鉴定MTC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卡介苗(BCG)为MTC代表菌种,用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SDAPCI-MS)对BCG、耻垢分枝杆菌和龟形分枝杆菌培养基上层气体行VOCs检测,同时检测临床常见细菌和真菌的VOCs,以确定MTC相关VOCs标记物及释放时间规律。通过碰撞诱导解离(CID)鉴定特异性谱峰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式,并用Matlab对其行主成分分析以判断上述相似菌种VOCs组成成分。 结果:培养至第9天,肉眼可见菌落之前即可检测到特异性烟酸甲酯(m/z 138)存在于MTC培养基上层气体中,与菌液浓度和培养时间呈正相关,经缓慢增长后在25~30 d时含量迅速增加,而后保持稳定。m/z 140和m/z 152在MTC培养基上层气体中含量也显著高于龟形分枝杆菌(t=9.670,P<0.01;t=95.610,P<0.01)和耻垢分枝杆菌(t=9.677,P<0.01;t=94.802,P<0.01)。质谱检测所得VOCs指纹图可准确鉴别MTC与2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并经主成分分析与其他所测实验菌种可明确区分。 结论:烟酸甲酯为MTC标记物。SDAPCI-MS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能快速、准确地鉴定MTC。

    • 不同底物在CIM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酶中的应用评价

      2016(8):575-578.

      摘要 (10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指示底物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活跃检测方法(CIM)结果的影响。 方法:分别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作为指示药物,对90株肠杆菌科细菌和105株非发酵菌进行CIM试验来检测碳青霉烯酶,并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 结果:肠杆菌科细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用美罗培南检出率为91.0%(71/78),亚胺培南检出率为92.3%(72/78),厄他培南检出率为85.9%(67/78),3种药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P=0.377);肠杆菌科细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菌株CIM试验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检测均阴性。非发酵菌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用美罗培南检出率为94.0%(63/67),亚胺培南检出率为74.6%(50/67),厄他培南检出率为70.1%(47/67),美罗培南检出率均高于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有2株美罗培南CIM试验阳性,而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检测均阴性。 结论:应用美罗培南作为反应底物进行CIM试验与基因检测的一致性最高。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结果易判断,适合在临床实验室开展。

    • >临床实验研究
    • 中性粒细胞促进胃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

      2016(8):579-583.

      摘要 (11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体外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采用胃癌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炎症因子基因(IL-8、CCL2、TNF-α)表达情况。用活化后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MTT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经胃癌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后,中性粒细胞IL-8、CCL2和TNF-α等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活化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显著促进胃癌细胞体外迁移(P<0.01),但对胃癌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经活化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后,胃癌细胞STAT3和ERK1/2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增加(P<0.05)。 结论:胃癌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诱导中性粒细胞活化,通过分泌炎症因子激活胃癌细胞STAT3和ERK1/2信号通路促进其体外迁移能力。

    • 构建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综合征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系

      2016(8):584-589.

      摘要 (11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构建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综合征(MERRF)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方法:采集MERRF患者外周血并分离PBMC,用含有4个重编程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的仙台病毒感染PBMC,获得患者来源的iPSCs;用细胞形态学、免疫荧光染色、拟胚体形成分化和RT-PCR对iPSCs的多能性进行鉴定;核型分析验证其安全性;焦磷酸测序检测患者来源的iPSCs中线粒体DNA(mtDNA)第8344位的突变比例。 结果:患者来源的iPSCs经过多能性验证实验证明其具有多能性;核型分析表明,iPSCs核型正常;建立的6个iPSCs细胞系中,mtDNA 8344位点的突变比例分别为68.24%、60.51%、45.95%、24.06%、62.11%和0。 结论:通过非整合重编程技术成功构建MERRF患者来源iPSCs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MERRF疾病提供多能干细胞资源。

    • 亚抑菌浓度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

      2016(8):590-593.

      摘要 (9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和分散作用。 方法:用96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分散;用化学比色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青脓素分泌能力;用比浊法检测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0.031 3 μg/mL头孢他啶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生物膜的形成(t=156.70,P<0.05)及毒力因子青脓素产生(t=3.86,P<0.05),而不影响浮游菌的生长。当头孢他啶浓度为0.031 3 μg/mL时能分散24 h成熟生物膜(t=4.32,P<0.05),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0.031 3 μg/mL头孢他啶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起始黏附能力(t=5.54,P<0.05);亚抑菌浓度头孢他啶显著抑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生物膜的形成,但各菌株对亚抑菌浓度头孢他啶的生物膜形成敏感性各异。 结论:亚抑菌浓度头孢他啶能有效抑制和分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在相关生物膜感染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

    • 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2016(8):594-596.

      摘要 (8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268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统计冠心病组患者病变累及支数,并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计算Gensini积分。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等生化指标结果,分析CysC、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相关性。 结果:冠心病组CysC、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1);CysC、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5,0.232,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ysC、Hcy 对Gensini 积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20.255,t=2.749,P<0.05;β=0.327,t=2.093,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CysC、Hcy水平与Gensini 积分均增高(P<0.05)。 结论:CysC和Hcy水平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开展危险分层与治疗提供参考。

    • 外周血红系祖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

      2016(8):597-600.

      摘要 (7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和鉴定外周血中红系祖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 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中分选红系祖细胞,将表达Oct4、Sox2、Lin28、L-Myc和Klf4转录因子的oriP/EBNAl附着体电转染红系祖细胞使其重编程获得iPSCs,并通过核型鉴定、碱性磷酸酶染色、RT-PCR反应、畸胎瘤形成实验及类胚体形成实验检测其干细胞多能性特性。 结果:获得的iPSCs核型正常,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干细胞多能性基因Sox2、Oct4、Nanog和Klf4和Lin28,体内畸胎瘤形成实验可分化为内、中、外三胚层细胞,体外可形成类胚体。 结论:成功建立外周血红系祖细胞来源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iPSCs。

    • 残粒样脂蛋白胆固醇与调脂达标人群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

      2016(8):601-604.

      摘要 (8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L-C)与传统血脂指标的关系,分析其能否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子。 方法:选取499例入住北京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9 mmol/L的315例作为调脂达标组,LDL-C≥2.59 mmol/L的184例作为调脂未达标组,性别、年龄比例与病例组匹配的健康人123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血糖(Glu)及RemL-C的检测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观察组间血脂指标的差异、RemL-C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及RemL-C是否能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子。 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调脂达标组RemL-C、TG、Glu较高,TC、HDL-C、LDL-C、non-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脂达标组RemL-C、TG、TC、LDL-C、non-HDL-C低于调脂未达标组(P均<0.05);RemL-C与TC、non-HDL-C、TG呈正相关(P<0.01),相关强度依次增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Glu及胆固醇(TC、HDL-C、LDL-C、non-HDL)指标后RemL-C仍可能是调脂达标人群的冠心病风险因子(OR=1.343,95%CI=1.232~1.464)。 结论:RemL-C可能是独立于血糖及胆固醇但不独立于TG的冠心病风险指标。

    • DNMT3A/3B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宿迁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2016(8):605-609.

      摘要 (6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3B(DNMT3A/3B)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宿迁地区汉族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提取233例胃癌患者及208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DNMT3A启动子区448A>G位点和DNMT3B启动子区149C>T位点在待检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 结果:在DNMT3A 448A>G位点中,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2,P<0.05);A等位基因在胃癌组中的分布高于对照组(χ2=9.493,P<0.05)。按年龄分组后在年龄≥50岁组中AA与GG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0.05)。按性别分组后在男性组中AA与GG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5,P<0.05)。在DNMT3B 149C>T位点中,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CC基因型,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年龄、性别分组中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危险因素分析,DNMT3A 448A等位基因与胃癌密切相关(OR=1.788,95%CI=1.299~2.460)。 结论: DNMT3A 448A>G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联,可作为胃癌遗传易感性风险因素。DNMT3B 149C>T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 >综述
    • 免疫卡控点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16(8):610-613.

      摘要 (13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免疫卡控点是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答的调控分子,尤其在肿瘤免疫调控中起重要的作用。免疫卡控点阻断疗法可通过特异性阻断抗体消除免疫抑制功能,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该文就几种常见的免疫卡控点分子,即细胞毒T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粘蛋白分子-3(TIM-3)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载脂蛋白M-1-磷酸鞘氨醇轴与炎症相关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6(8):614-617.

      摘要 (11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载脂蛋白M-1-磷酸鞘氨醇轴(apoM-S1P)由载脂蛋白M(apoM)、1-磷酸鞘氨醇(S1P)及其受体组成,其中apoM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HDL)中,大部分由肝脏和肾脏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脓毒血症、糖尿病等炎症相关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1P作为apoM的伴侣分子,参与血管生成、淋巴细胞迁移、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现已明确apoM是S1P的生理性载体,可能载运S1P与其受体相结合,并调节S1P相关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现就apoM与S1P之间相互关系以及apoM-S1P轴在动脉粥样硬化、脓毒血症等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获得性免疫细胞在骨破坏中的作用机制

      2016(8):618-620.

      摘要 (4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获得性免疫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存在广泛、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系统(简称OPG/RANKL/RANK系统)调控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TH17细胞可通过分泌IL-17,刺激破骨细胞生成,导致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关节病等。调节性T细胞(Treg)则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RANKL存在时,B细胞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但外周血中B细胞分泌的TGF-β和OPG又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因此,获得性免疫细胞在骨破坏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获得性免疫细胞在骨破坏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专题笔谈
    • ISO 15189:2012与临床实验室过程管理

      2016(8):621-624.

      摘要 (9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临床实验室有效的过程管理对于实验室满足监管和认可要求以及维持质量目标至关重要。ISO 15189:2012也对实验室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过程管理作出了相应要求。根据ISO 15189:2012并综合相关文献,该文总结出针对过程管理的四大监管和认可要求,并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应用于过程管理。该文分别从PDCA循环的4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介绍了如何实施和监控一项新的或修改的过程,并维持其持续改进,为实验室满足过程管理四大监管和认可要求提供了一种结构性方法。

    • >研究生园地
    • 基于miRNA-30的RNAi表达框架的构建及其有效性验证

      2016(8):625-629.

      摘要 (7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构建基于人源性miRNA-30,针对EGFP基因的RNAi表达框架并验证其有效性。 方法:融合PCR构建RNAi表达框架,经凝胶电泳、测序比对及二级结构预测后,将该表达框架与pEGFP-N2质粒共转染A549、HCT116及HEK-293细胞,48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平均荧光强度。 结果:凝胶电泳和测序比对均显示RNAi表达框架与设计的相符,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新型RNAi表达框架与人源性miRNA-30的二级结构高度相似;共转染该表达框架与pEGFP-N2质粒48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3种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明显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3种细胞中共转染组与单独转染组相比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RNAi表达框架构建成功,且能有效干扰EGFP在A549,HCT116和HEK-293细胞中的表达。

    • 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肝癌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

      2016(8):630-634.

      摘要 (6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肝癌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2日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外科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招募体检健康者56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术前和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BP-3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IGFBP-3水平预测肝癌早期复发的效能。通过Kaplane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亚组的累计复发率。 结果:患者随访中位数时间为17.9个月,早期(12个月内)肝癌复发患者50例。肝癌患者组血清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t=19.70,P<0.01);微血管侵犯(OR=2.498,P<0.05)和术前低水平IGFBP-3(≤ 1.46 mg/L)(OR=0.454,P<0.05)是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联合IGFBP-3和血管侵犯可以使ROC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78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至76.0%和75.5%。其诊断能力高于IGFBP-3 (Z=3.175, P<0.05)和血管侵犯 (Z=2.169, P<0.05)单独使用。此外,低水平的IGFBP-3(57.1% vs 19.8%,P<0.05)和微血管侵犯(48.4% vs 24.4%, P<0.05)与更高的累计复发率有关。 结论:手术前低水平的IGFBP-3是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联合微血管侵犯这一病理指标,可以提高对肝癌早期复发的预测。

    • >调查研究
    • 我国临床实验室开展和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情况的初步调查

      2016(8):635-638.

      摘要 (11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serum retinol-binding protein 4,sRPB4)和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e retinol-binding protein 4,uRPB4)在实验室开展情况和检测质量现状。 方法:通过网络平台下发调查问卷,实验室在线填写并申请参加室间质量评价调查活动。分析sRBP4和uRBP4开展情况,包括试剂、校准品、室内质控等。按合格评价标准:靶值±30%,统计sRBP4和uRBP4的检测质量。 结果:46.9%(205/455)的实验室正在开展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PB4)检测,并以检测sRBP4居多;国产试剂和配套校准品占95%(195/205)以上;22%(45/205)的实验室没有室内质控;67%(138/205)的实验室既没参加室间质量评价也没进行室间比对。参与sRBP4室间质评调查实验室数为89,回报数78,及格率79.5%(62/78)。参与uRBP4室间质评调查实验室数为71,回报数49,及格率24.5%(12/49)。 结论:RBP4检测在我国已有一定市场,市售试剂需要针对检测特异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以监督该指标的检测质量。

    • >案例分析
    • 土地戈登菌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

      2016(8):639-640.

      摘要 (3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