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基于夹心法的DNA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 stx2基因

      2015(8):561-564.

      摘要 (7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构建DNA生物传感器用于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快速检测。 方法:基于双探针夹心法,结合酶标生物电催化反应技术和计时电流的电化学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stx2基因。 结果:在最佳反应条件下,DNA探针能较好地固定于金电极表面;探针标记链酶亲合素后,检测信号明显增强。DNA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值可达6.25×10-8mol/L。 结论:构建的DNA生物传感器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可为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 基于磁珠微阵列的多重血型检测技术

      2015(8):565-568.

      摘要 (15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并评价基于磁珠微阵列技术的血型表型的鉴定方法。 方法:用Tris-HCl(0.01 mol/L, pH 7.4)裂解浓缩红细胞作为待检样本,将探针抗体包被于经醛基修饰的三维基片上,将待测样本与抗体进行反应,最后用C1q包被的磁珠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磁针的磁力吸附下将未结合的磁珠清除。显微摄影每个微阵列检测点,通过Photoshop图像分析判断信号强度。 结果:针对108个检测样本的5种抗原(A、B、D、M、N)进行分析,以含有40%甘油的PBS做为反应介质能有效避免咖啡环的形成,方法敏感性为86%~93%,特异性为98%~100%。通过C1q包被的磁珠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能在10~20 min完成检测,所需样本10 μL。 结论:本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同一个芯片上可同时检测5种血型抗原,节约样本,且不受样本损伤的影响,为血型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 用gyrB、rpoD基因扩增测序进行气单胞菌分类的探讨

      2015(8):569-572.

      摘要 (17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获得气单胞菌更准确的分类结果。 方法:收集经Vitek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的GN鉴定卡鉴定为气单胞菌的菌株231株,对其gyrB、rpoD两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与GenBank中标准序列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和单核苷酸替代率分析,综合分析gyrB、rpoD两基因测序结果并进行基因分类。 结果:231株气单胞菌中,69株(29.9%)gyrB和rpoD基因均获得测序结果,86株(37.2%)仅获得gyrB序列,50株(21.6%)仅获得rpoD序列,26株(11.3%)两种基因均未获得序列。生化表型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的菌株中62.7%基因分类结果为达卡气单胞菌,仅22.4%为嗜水气单胞菌,其种间生化反应结果相近。 结论:气单胞菌属的生化分类与基因分类结果存在差异。达卡气单胞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依赖于基因序列分析。

    • 线性探针法检测云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应用评价

      2015(8):573-576.

      摘要 (7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线性探针法的检测效能,探讨云南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规律。 方法:采集云南地区肺结核患者的407份涂阳痰标本,采用线性探针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同时采用比例法药敏试验作为对照。 结果:线性探针法检测异烟肼(INH)耐药的敏感性为71.84%,特异性为97.29%;检测利福平(RFP)耐药的敏感性为88.36%,特异性为94.38%;检测耐多药(MDR)的敏感性为67.46%,特异性为94.54%,阳性预测值为87.63%,阴性预测值为86.24%。传统药敏试验与线性探针法均显示INH耐药的125株菌中katG 315位点发生突变的有116株(92.80%),inhA发生突变的有14株(11.20%),同时发生katG 315和inhA突变的有5株(4.00%)。RFP耐药菌株中,rpoB基因突变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531或533位(59.69%)、526位(25.58%)、516位(8.53%)。 结论:云南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有自己的特点。线性探针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耐药率较高的定点医院和耐药高危人群中,线性探针法检测MDR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临床实验研究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RANTES、PAI-1和ADMA水平的变化及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015(8):577-580.

      摘要 (11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GRACE评分的关系。 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50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RANTES、PAI-1和ADMA水平,并计算患者GRACE评分, 分析RANTES、PAI-1和ADMA水平与GRACE危险分层的关系。 结果:ACS组外周血RANTES、 PAI-1、ADMA水平均高于SMI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SMI组RANTES、PAI-1、ADMA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RANTES与PAI-1、ADMA水平均呈正相关(r=0.334,P=0.000;r=0.173,P=0.021),而血清PAI-1与ADM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血清RANTES、PAI-1、ADMA水平与患者GRACE评分均未显示出明显相关性。 结论:GRACE评分联合检测外周血RANTES、PAI-1和ADMA水平,可能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 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15(8):581-585.

      摘要 (13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行肾活检的61例初治肾脏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61例患者中,19例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率为89.5%(17/19),42例非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率为7.14%(3/42)。17例抗PLA2R抗体呈阳性的IMN患者的抗体滴度为1 000±680,高于抗PLA2R抗体阳性非IMN患者的抗体滴度(P<0.05);就诊时IMN患者抗PLA2R抗体滴度与病程、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或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P>0.05)。共14例IMN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早期抗PLA2R抗体降低幅度较尿蛋白更明显,同一时间点完全缓解者抗PLA2R抗体滴度阴性,治疗无效者抗体滴度最高;与高滴度组相比,低滴度组达到部分缓解的时间短[(1.16±0.41)个月 vs(2.85±1.86)个月,P<0.05];相同用药方案治疗1个月后发现抗PLA2R抗体滴度与疗效呈负相关。 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在IMN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抗PLA2R抗体低滴度患者较早达到缓解,抗体持续高滴度提示可能需要更换治疗方案。抗PLA2R抗体对IMN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IMN病情活动、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

    • 杭州市2013~2014年流感暴发流行期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基因特性分析

      2015(8):586-590.

      摘要 (11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杭州2013~2014年冬春季流感暴发期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分子特性。 方法:选取H3N2阳性标本提取病毒RNA,PCR扩增全基因组并测序,构建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分子进化树,对H3N2亚型的病毒进化进行分析。 结果:6个代表株中H3N2未发生片段间的重配。以WHO推荐流感疫苗株A/TEXAS/50/2012为参考,HA1蛋白主要抗原决定区发生N145S氨基酸替换,并有其他多个位点的突变。病毒基质蛋白(M2)的金刚烷胺耐药位点全为S31N,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位点未发生突变。 结论:H3N2亚型甲型流感病毒HA1蛋白的氨基酸变异与2013~2014年杭州地区暴发流行有关。另外,病毒已出现对金刚烷胺的耐药突变,而对神经氨酸酶未发生耐药突变。

    • 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毒力基因和血清型特征研究

      2015(8):591-595.

      摘要 (20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分型、毒力基因和血清型特点。 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菌株75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DNA测序以确定其表型和基因型)和同期分离的敏感株97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PCR检测9种毒力基因allS、rmpA、mrkD、kfuBC、cf29a、fimH、uge、wabG、ureA和K1、K2、K5、K54、K57、K20 6种血清型。比较产KPC-2和非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和血清型差异。 结果:75株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有61株细菌经改良Hodge试验初筛为产碳青霉烯酶菌株,PCR扩增及DNA测序确定其为产KPC-2酶。PFGE结果显示,依据相似度80%的折点,产KPC-2酶组的61株细菌来源于30个克隆菌株,不产KPC-2酶组的111株肺炎克雷伯菌来源于96个克隆菌株。allS基因在不产KPC-2组中的阳性率(21.9%)高于在产KPC-2组的阳性率(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型K1、K2和K54在产KPC-2组与不产KPC-2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种血清型未检测到。 结论: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携带的尿素酶基因allS减少,且大多不属于高致病性血清型,但作为高度耐药菌,应加强监控。

    • sIL-33联合CEA、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2015(8):596-598.

      摘要 (10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白介素-33(sIL-33)水平,评价其对CRC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121例CRC患者的术前血清标本与临床病理资料,以81例体检健康者、33例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sIL-33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sIL-33、 CEA和CA19-9单独检测或3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结果:CRC患者sIL-33含量[172.44(108.08,321.57)pg/mL]显著高于肠息肉组[67.31(37.72,130.44)pg/mL]和体检健康组[71.73(36.80,85.5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IL-33与CRC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IL-33、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80.99%)、准确率(86.38%)和曲线下面积AUCROC(0.933 4)均比单独检测高,其特异性(92.11%)也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结论:sIL-33、 CEA和CA19-9 3者联合检测对CRC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潜在的血清学标志物。

    • 无锡人群KIR3DS1基因与HIV-1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5(8):599-601.

      摘要 (8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无锡地区人群的KIR3DS1基因是否影响HIV-1易感性及与疾病进程的关系。 方法:收集并调查343例HIV-1/AIDS患者及354例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及样本,用PCR-SSP法检测其KIR3DS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多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随访记录,对HIV/AIDS人群进行病程进展分组(缓慢进展组与典型进展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KIR3DS1基因与HIV-1易感性及疾病进程间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KIR3DS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7.0%(127/343)和52.5%(186/354),对应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06和0.31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2,P=0.000)。调整性别和年龄因素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R3DS1基因可降低HIV-1的易感性(OR=0.498,95%CI:0.363~0.685)。调整性别、年龄及感染途径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R3DS1基因可抑制HIV-1/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OR=0.343, 95%CI: 0.137~0.860)。 结论:携带KIR3DS1基因可能降低无锡地区HIV-1的易感性,抑制HIV-1/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和完整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5(8):602-605.

      摘要 (11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血浆游离DNA含量和完整性(DNA integrity)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02例NSCLC患者、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并对其中44例NSCLC手术患者进行随访。提取血浆游离DNA,用SYBR Green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游离DNA中长度分别为100 bp及241 bp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目的基因的含量,计算血浆游离DNA完整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100 bp、241 bp血浆游离DNA含量及DNA完整性在NSCLC、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21.947、52.825、27.110,P均<0.01),NSCLC患者手术前后100 bp、241 bp血浆游离DNA含量和术前游离DNA完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3.259,5.149,2.609,P均<0.01)。血浆游离DNA完整性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无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血浆游离DNA含量和完整性检测在NSCLC诊疗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成为NSCLC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指标。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长正五聚蛋白3、肌钙蛋白I水平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2015(8):606-607.

      摘要 (8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长正五聚蛋白3(PTX3)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判断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67例初发型AMI合并T2DM老年患者为病例组,79例初发型AMI未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TX3、cTnI浓度;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病例组中PTX3、cTnI浓度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病例组PTX3、cTnI浓度分别为(9.47±5.12)ng/mL和(10.47±5.5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7.44±4.32)ng/mL和(8.25±4.5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病例组中发生MACE患者的PTX3、cTnI浓度分别为(11.35±5.80)ng/mL和(12.70±5.54)μg/L,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8.20±4.23)ng/mL和(8.99±5.1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中发生死亡患者的PTX3、cTnI浓度分别为(14.23±6.98)ng/mL和(15.56±5.84)μg/L,明显高于未死亡者(9.38±3.96)ng/mL和(10.74±4.5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AMI合并T2DM老年患者PTX3、cTnI浓度与MACE及死亡发生相关,可用于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 >综述
    • 预测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实验室指标研究进展

      2015(8):608-611.

      摘要 (6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IFN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疗效受宿主、病毒和环境因素等影响。研究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乙肝病毒基因型、病毒的突变、microRNA、干扰素中和抗体及血清学标志物等。若能运用这些指标在治疗前预测疗效,对患者的药物选择及实施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与干扰素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5(8):612-614.

      摘要 (11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仍是检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但由于FNA检查中有大约15%~30%的标本不能准确判定其性质,需要分子标志物来增加不确定性FNA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以避免不必要的甲状腺手术所带来的损伤和花费。相关研究证明基于体细胞突变检测、蛋白质标志物免疫组化和miRNA分析等分子诊断方法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FNA的确诊率。本文将综述乳头状甲状腺癌、滤泡状甲状腺癌、髓样甲状腺癌等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2015(8):615-617.

      摘要 (10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又被称为“二次活检”,可作为一种实时监测肺癌复发转移的非侵入性工具。随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优化,富集目的细胞并且鉴定为肿瘤细胞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 全国431家临床实验室常规生化专业室内质量控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8):618-621.

      摘要 (9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全国临床实验室常规生化专业的室内质量控制现状。 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 952家临床实验室生化专业的室内质量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共431家实验室回报了调查结果,大多数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和综合医院,其中使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实验室为90.9%,使用LIS系统中质控管理模块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且从LIS中采集质控数据的实验室有79.4%。对质控品进行调查,使用最多的为2个浓度(71.7%),拥有使用数量最多的质控品厂家为朗道(34.4%)。对于确定中心线(均值)的方法,当刚更换批号时,有88.2%的实验室采用至少20个该批号质控品的测定结果暂定均值;对于长期使用的质控品,有70.0%的实验室采用一段时间长期在控数据计算的均值。调查室内质控方案,有63.2%是凭经验进行设计,有58.8%对不同的检测项目使用相同的质控方案,19.9%所有项目都使用12S/13S/22S/R4S/41S/10x规则进行失控判断。 结论: 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呈现随意性,需进一步规范操作。

    • 检测结果一致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2015(8):622-625.

      摘要 (27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对检测结果一致性评价的适用性。 方法:选择多份临床样本制备的混合血清20份作为浓度集中组;另选择覆盖检测系统不同浓度的样本20例作为系列浓度组。2组分2批次测定胱抑素C,同一组2批结果分别用配对t检验、简单相关性分析、比对及偏倚评估和Bland Altman法4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4种方法对检验结果一致性评价的优劣。 结果:对于浓度集中组的2批检测结果间的比较:配对t检验分析,2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性分析,2组数据有相关性(r=0.58,P<0.05);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评估法分析,其拟合回归方程Y=0.535X+0.496,在0.63、1.15 mg/L(依据参考区间:0.63~1.15 mg/L,下同)处偏倚分别为32.2%和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Bland Altman法分析作差值-均值散点图,界限的最大允许误差为7%;作比值-均值散点图,界限的最大允许误差为6.4%,均表明2批次结果一致性良好。对于系列浓度的2批检测结果间的比较:配对t检验分析,2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简单相关性分析,r=0.999,对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P<0.05;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评估法分析,拟合回归方程Y=1.015X-0.035,在0.63、1.15 mg/L处偏倚分别为4.01%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Bland Altman法分析作差值-均值散点图,界限的最大允许误差为8%;作比值-均值散点图,界限的最大允许误差为5.6%,表明2批次结果一致性良好。 结论:浓度集中组建议用Bland Altman法分析其差异可接受性;浓度分布较宽的2组数据可以用配对t检验、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评估和Bland Altman法来分析,推荐后两种方法,简单相关性分析不适宜单独分析。

    • 临床检验前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

      2015(8):626-629.

      摘要 (13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一致化的检验前质量指标(QI)及其质量规范,为临床实验室在实验室内建立质量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方法:用IFCC从世界范围内一些实验室采集到的有高频率参与者的部分检验前质量指标的数据,将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分为3个水平:最佳的(第25百分位数)、适当的(中位数)和最低的(第75百分位数)。除了用传统的百分比(%)表达数据之外,本文也引入了六西格玛度量。 结果:收集数据的质量指标包括识别差错、试验抄写差错、标本类型不正确、不正确的充池水平、运输和储存问题导致的不适当标本、标本溶血和标本凝集。基于调查数据,质量指标“识别差错率”的最佳、适当和最低质量规范分别为0.040、0.010和0;“试验抄写差错(增加检测)”的最佳、适当和最低质量规范分别为0.240、0.070和0;而“溶血标本”的最佳、适当和最低质量规范分别为0.852、0.440和0.120。 结论:制定一致化的QI并根据当前技术水平制定质量规范是保证检验全过程(TTP)中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

    • 危急值全程信息化管理与持续改进

      2015(8):630-632.

      摘要 (12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并持续改进基于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危急值处置管理流程,控制影响因素,缩短处置周期,提高临床处置质量。 方法:整合信息系统与危急值相关的数据采集、阈值设置和报告应答的流程,实现危急值全程信息化管理。分析2014年3月和12月住院患者危急值处置数据变化,比较危急值处置持续改进前后的成效。 结果:2014年12月与3月相比,标本采集用时中位数由15.3 min降到12.79 min,运送用时中位数由69.15 min降到45.61 min,检测用时中位数由31.25 min降到29.25 min,危急值应答用时中位数由2.80 min降到1.63 min(P<0.01)。住院患者的急诊检验医嘱开立到危急值应答总用时中位数由160.55 min降到105.32 min(P<0.01)。危急值临床处置率由89.71%上升为98.61%,处置病程记录完成率由70.59%上升为90.28%。 结论: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实施急诊检验危急值全程管理,可有效控制危急值报告处置周期,改善临床处置效率和质量,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 不同年龄人群正常参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异比较

      2015(8):633-634.

      摘要 (11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间正常参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MNPT)的差异。 方法:240份健康人标本用于建立不同年龄段MNPT值,并比较不同年龄间MNPT的差异。收集864份PT>20 s的患者标本,将自建的不同年龄段MNPT与商品不分年龄健康人参比血浆所测得的MNPT值,分别代入公式PT-INR=(PT/MNPT)ISI计算得到PT-INR值,并比较两者间的差异。 结果:<16岁,16~40岁,40.1~60岁,>60岁,≤40岁,>40岁的不同年龄组中MNPT值(s)分别为11.02±0.63,10.90±0.70, 10.46±0.58, 10.39±0.48, 10.95±0.66, 10.42±0.53。经F检验,各组间总体方差齐,P>0.01;<16岁与16~40岁,40.1~60岁与>60岁年龄段MN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岁组分别与40.1~60岁组及>60岁组、16~40岁组分别与40.1~60岁组及>60岁组、≤40岁组与>40岁组MNPT值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864份患者标本进行PT-INR计算,两组间经F检验,两组间总体方差齐,P>0.01;采用≤40岁和>40岁2个年龄段的自建MNPT值所获得的PT-INR值与利用购买的健康人参比血浆所测得的MNPT值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不同年龄段的MNPT值有差异,以40岁为年龄界限,采用不同的MNPT参考值,可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指标,利于临床正确评估抗凝药物疗效。

    • B型钠尿肽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调查与分析

      2015(8):635-637.

      摘要 (11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我国检验科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开展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工作的情况。 方法: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QA)软件系统,收集参加全国BNP和NT-proBNP EQA的70和233家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数据,包括2014年4月和长期累积室内质控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CV)。依据1/3室间质量评价限(TEa)和1/4TEa这2个评价标准,计算BNP和NT-proBNP各2个批号质控品的室内质控CV的通过率。统计BNP和NT-proBNP参加EQA的实验室使用的仪器,然后按照2个评价标准计算各仪器组的通过率。 结果:有70和233家实验室上报了BNP和NT-proBNP第1个浓度水平(批号1)的数据,其中有25和98家上报了第2个浓度水平(批号2)的数据。BNP批号1当月在控CV和累积在控CV满足1/3TEa和1/4TEa标准的实验室分别有90.00%、75.71%、81.43%和64.29%,CV%中位数分别为4.55、4.41、5.25和4.4;批号2通过率比批号1高,分别为80.00%~96.00%,CV%中位数也比批号1低,分别为3.69~4.75;NT-proBNP批号1当月在控CV和累积在控CV满足1/3TEa和1/4TEa标准的实验室分别有93.99%、85.41%、85.84%和78.11%,CV%中位数分别为4.11、3.9、4.61和4.42;批号2通过率与批号1相近,CV%中位数都低于批号1(3.22~3.67)。检测BNP使用的检测系统主要为雅培(33/70)、西门子(18/70)和贝克曼(8/70),NT-proBNP的检测系统主要为罗氏(117/233)、生物梅里埃(19/233)、乐普(19/233)、雷度米特(15/233)和强生(10/233)。各检测系统通过率间的差异不大。 结论:大多数实验室室内质控CV可以满足1/3TEa,甚至1/4TEa评价标准,但应该继续加强室内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其检测质量水平。

    • ISO 15189:2012与临床实验室内部审核

      2015(8):638-640.

      摘要 (12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内部审核在实践工作中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体系(QMS)工具,帮助临床实验室满足常规工作、认可和用户要求。临床实验室样品、文件和记录的内部审核结果,为评估实验室服务质量和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以及风险提供了客观证据。同时临床实验室与组织内不同职能部门相关,因此内部过程的审核可以提供临床实验室外部的改进机会,最终为整个组织提供改进的可能性。本文根据ISO 15189:2012中的要求并综合有关文献,从审核人员职责、审核方案的类型、实施和实施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实验室更合理地进行内部审核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