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全长cDNA 序列分析法检测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基因突变

      2014(7):481-484.

      摘要 (9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方法并对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儿进行基因检测。 方法:设计7对LDLR基因cDNA引物并验证;对1例临床诊断为FH的患儿进行家系调查和临床体检,提取外周血DNA和RNA,DNA扩增结合测序分析LDLR基因并找出其突变位点;RNA经PCR反转录为cDNA后扩增LDLR基因,将扩增产物进行正、反双向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中LDLR基因的正常序列对比找出突变位点后与传统DNA测序方法结果比对。 结果:LDLR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LDLR基因为2 583个碱基,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本例患儿确诊为“FH纯合子”,cDNA测序结果与传统DNA测序结果相符,均为第2外显子终止突变和第6外显子点突变及框移突变。 结论:LDLR基因全长cDNA 序列分析法检测FH患儿突变,与传统DNA方法检测结果相符,可为FH的基因诊断提供新的方法依据。

    • Adx-ARMS法与PCR-Sanger测序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微小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

      2014(7):485-489.

      摘要 (25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ADx-ARMS法和PCR-Sanger测序法检测肺癌微小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差异,评价微小标本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2~2013年95例NSCLC患者98份微小标本;用ADx-ARMS法和PCR-Sanger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基因突变,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 结果:ADx-ARMS法突变总检出率为51.0%(50/98),PCR-Sanger测序法突变总检出率为25.3%(24/95)。突变多见于女性(65.1%)、非吸烟(64.0%)、腺癌(51.9%)患者。EGFR-TKI疗效研究结果表明,ADx-ARMS法和PCR-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均为野生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0个月,明显短于两种方法检测均为突变型和仅ADx-ARMS法检测为突变型患者的9.1个月和10.0个月(P<0.01)。 结论:对于难以获得手术切除标本的患者,微小标本可作为其进行EGFR突变检测的适用材料;ADx-ARMS法较PCR-Sanger测序法更适用于微小标本的基因检测。

    • DNA微阵列技术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

      2014(7):490-492.

      摘要 (10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PCR结合DNA微列阵技术检测3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并用DNA测序法验证DNA微列阵技术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分别为快代谢型109例(36.3%),中等代谢型158例(52.7%),慢代谢型33例(11.0%);DAN微阵列技术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结果完全一致;患者性别之间基因型和表型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NA微阵列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替代DNA测序法用于个体化医疗。

    • >临床实验研究
    • 胃癌患者血清中exosome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14(7):493-495.

      摘要 (11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外体(exosome)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ELISA法检测77例胃癌患者、34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EXOSC2(exosome component 2)的含量,以评估血清中exosome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EXOSC2含量为[670.92(572.49,1 287.59)] pg/mL,健康对照组为[585.49(493.63,862.10)] 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exosome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Ⅲ、Ⅳ期exosome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低分化组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胃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间exosom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exosome水平的升高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测定血清中exosome的水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进展。

    • 糖尿病合并先天性无虹膜症家系存在PAX6基因无义突变

      2014(7):496-498.

      摘要 (7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个糖尿病合并无虹膜症家系成员的基因缺陷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1个糖尿病合并无虹膜症家系的4名患者和2名健康亲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针对人类配对盒基因(PAX6)4~13外显子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直接测序法(PCR-Sequencing)分析PAX6基因编码序列有无异常。 结果:在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合并无虹膜症患者中发现PAX6基因Arg240X杂合无义突变。 结论:PAX6基因Arg240X无义突变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的糖代谢异常,同时也可能导致先天性遗传性无虹膜症的发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DcR3、IFN-γ、TNF-α和IL-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14(7):499-501.

      摘要 (14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诱骗受体3(DcR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分析其在AS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66例AS患者和48例体检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DcR3、IFN-γ、TNF-α和IL-4水平,并分析血清DcR3水平与AS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AS患者血清DcR3、TNF-α和IL-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且活动期AS组DcR3水平高于稳定期AS组(P<0.05);AS患者血清IFN-γ/IL-4(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cR3与IL-4、TNF-α、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0.31、0.41、0.38、0.65,P均<0.01),DcR3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r=-0.38,P<0.01),与IFN-γ和血小板计数(PLT)无相关性(r=-0.12、0.23,P均>0.05)。 结论:AS患者血清DcR3水平显著升高;AS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均增高,其中TH2类优势应答。

    • 果糖 1,6-二磷酸酶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2014(7):502-504.

      摘要 (8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8例ESCC患者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中FBP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ESCC及35例癌旁组织(部分配对)石蜡切片中FBP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FBP1在ESCC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FBP1在ESC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ESCC中FBP1的表达与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6,P<0.01),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FBP1表达与ESCC进展有关,可能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基础实验诊断研究
    • 氟伐他汀对人THP-1细胞TLR4及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2014(7):505-508.

      摘要 (11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脂多糖(LPS)刺激的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Toll样受体4(TLR4)及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 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LPS处理THP-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qPCR)检测细胞中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及下游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蛋白的含量。 结果:氟伐他汀(10 mg/L)降低LPS刺激的THP-1细胞TLR4(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t分别为7.55、7.80,P均<0.05),1、5、10 mg/L氟伐他汀能显著抑制LPS刺激的下游分子ERK的磷酸化(q分别为11.78、18.15、18.88,P<0.05);亦能抑制LPS刺激的NF-κB p65的磷酸化(q分别为5.13、6.87、11.68,P<0.05)。同时,氟伐他汀(10 mg/L)能显著干预LPS刺激的细胞TNF-α(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q分别为4.23、3.01,P<0.05)。 结论:氟伐他汀可通过干预LPS刺激的TLR4表达及下游分子ERK、NF-κB p65的磷酸化,抑制THP-1细胞TNF-α的表达,可能为氟伐他汀的抗炎机制之一。

    • 巨噬细胞活化的huc-MSC对胃癌细胞PDGFD的调控作用

      2014(7):509-512.

      摘要 (9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THP-1)活化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胃癌细胞系HGC-27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D)的调控作用。 方法:将THP-1与huc-MSC直接共培养,观察共培养前后细胞的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huc MSC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相关指标;将HGC-27分为阴性对照组、huc-MSC间接共培养组及THP-1活化的huc-MSC间接共培养组,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PDGFD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HGC-27中PDGFD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GC-27中JAK1-STAT3通路活化情况。 结果:与huc-MSC直接共培养后THP-1细胞部分呈纤长形。huc-MSC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P<0.01),N-cadherin (P<0.01) 和vimentin (P<0.01)表达上调,呈现CAF样活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uc-MSC和THP-1活化后huc-MSC均促进HGC-27中PDGFD的表达,THP-1活化的huc-MSC较huc-MSC促进作用更显著(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uc-MSC和THP-1活化后huc-MSC处理组HGC-27中JAK1和STAT3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THP-1活化后huc-MSC组较huc-MSC组增加更显著(P<0.01)。 结论:THP-1促进huc-MSC呈CAF样活化,可上调胃癌细胞HGC-27中PDGFD的表达,可能与JAK-STAT3通路活化有关。

    •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子分型

      2014(7):513-518.

      摘要 (18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临床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分子分型及溯源,研究耐药基因与克隆复合体(CC)关系。 方法:检测94株金葡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并分型,测定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aph(2′′)、aph(3′) Ⅲ、ant(4′, 4′′)]、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C、msrA)、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tetk)共8个耐药基因;用多位点序列分子分型(MLST)进行克隆分析。 结果:94株菌株中共检出MRSA菌株36株,其中,医源MRSA(HA-MRSA)29株,包括Ⅲ型28株,Ⅰ型1株;社区源MRSA(CA-MRSA)7株,包括V型6株,Ⅳd型1株。94株菌株中,耐药基因aac(6′)/aph(2′′)、aph(3′) Ⅲ、ant(4′, 4′′)、ermA、ermC、msrA、tetM、tetk的携带率分别为55.3%、58.5%、26.6%、37.2%、34.0%、19.1%、37.2%、25.5%;共84株菌株耐药基因阳性,共形成35种耐药基因谱;含3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48.9%(46/94)。MLST分型共得到27个ST型,6个同源复合体;有3个重要同源复合体CC239、CC630、CC5及1个重要ST398型。HA MRSA均属于CC239,而多数CA-MRSA属于CC630;HA-MRSA耐药基因携带率与CA MRSA及所有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239克隆与所有其他克隆菌株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引起感染的MRSA主要是HA MRSA Ⅲ,其次为CA-MRSA Ⅴ。CC630是国际上新出现的克隆;ST398主要是起源于人而非动物。MRSA主要存在于几类特定克隆中,主要来源于相同克隆的MSSA;金葡菌获得及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与CC克隆有关,推测此类复合体中含有相关分子构型,有利于耐药基因如SCCmec插入。

    • >综述
    • 脂质相关miRNA研究进展

      2014(7):519-521.

      摘要 (5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脂质代谢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质稳态失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非编码、短链RNA,其功能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多种miRNA参与调节脂质合成、分解及转运等过程,并在血脂异常患者中表达量发生变化,在脂质代谢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脂质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4(7):522-524.

      摘要 (9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蔽、病程呈不可逆发展,且致残率高,因此,早期诊治对提高AD病患生存率、尤其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筛选并发现新的敏感和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是AD早期标志物已成为AD早期诊治的关键。本文就A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传统研究技术的局限性及AD生物标志物研究技术的最新趋势作一综述。

    • 端粒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2014(7):525-527.

      摘要 (4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端粒酶的激活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85%~90%的肿瘤细胞中可以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而癌旁组织或良性病变端粒酶几乎无活性。端粒酶基因部分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影响端粒酶的催化活性,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端粒酶的结构,并对端粒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感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 >研究生园地
    • 硒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2014(7):528-531.

      摘要 (13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硒蛋白S(SelS)基因 rs34713741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19例结直肠癌患者及144例体检健康者Sel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经测序验证,分析体检健康者与结直肠癌患者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对结直肠癌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598,7.134,P均<0.05),中国人群中CT基因型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597倍(OR=1.597, 95% CI: 1.096~2.326)。对结直肠癌组分层分析发现,与CC基因型比较,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在<55岁组(OR=1. 870,95%CI:1.123~3.313,P<0.05),女性组(OR=1.953,95%CI:1.076~3.545,P<0.05),远侧结直肠癌组(OR=1.617,95%CI:1.060~2.466,P<0.05),中分化腺癌组(OR=2.070,95%CI:1.274~3.361,P<0.05)分布频率明显升高。 结论: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miR-132和miR-212的表达及意义

      2014(7):532-538.

      摘要 (9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微小RNA-132 (miR-132)和miR-21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PBC患者、其他肝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37例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32和miR-212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肝病组比较,PBC患者血清miR-132和miR-212的水平显著降低 (P均<0.05)。PBC组血清miR-132与ALP、AST呈负相关(r=-0.67,r=-0.61,P均<0.05);而血清miR-212与ALP、AST无相关性(r=-0.34,r=-0.25,P均>0.05)。 结论:miR-132和miR-212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有望作为PBC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 >质量管理研究
    • 信息化管理使TAT监控节点有效前移

      2014(7):535-538.

      摘要 (7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临床需求的标本流程监控程序,缩短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提高检验报告及时率。 方法:分析检验流程中的各时间节点;建立流程中关键节点的信息化监控程序;建立标本进入检验科时间的预警系统;统计分析预警前后的TAT监控效果。 结果:(1)临床常规检验流程中共存在12个节点,包括检验医嘱、医嘱处理、医嘱交接、采集标本、转运标本、检验接收、各工作站接收、上机检测、检测结束、报告审核、发送报告及打印报告。(2)流程中检验科需要常规监控的节点有8个,包括采集标本、检验接收、各工作站接收、上机检测、检测结束、报告审核、发送报告及打印报告。(3)医生通过医嘱工作站专设的“标本流向查询”界面实时查询每份标本的流向,降低了检验科的咨询电话的发生率。(4)检验科内部在标本到达TAT的预设值时通过大屏幕显示报警,实现了预警时间前移。“报告延时提醒大屏幕”安装前后检验的平均报告时间明显下降,报告及时率提高。 结论:通过将临床标本检验周期监控节点前移,提高了检验报告的及时率,有效避免了临床投诉。

    • ISO 13528稳健统计在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葡萄糖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2014(7):539-541.

      摘要 (15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ISO 13528稳健统计、z比分数和Youden图分析统一质控品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质量改进计划中葡萄糖的结果。 方法:将实验室按照方法进行分组,计算各实验室与本组稳健平均值的百分差值,并以基于生物学变异的适当总误差质量规范计算其合格率。根据公式z=(x-X)/σ计算各实验室的z比分数,分析其分布。以两个批号样品的z比分数为横、纵坐标,绘制Youden图。 结果:本研究中回报葡萄糖结果的实验室共4 572家,两个批号样品的稳健平均值分别为6.31 mmol/L和15.71 mmol/L,稳健标准差为0.23 mmol/L和0.5 mmol/L。按照使用的方法分组计算合格率,己糖激酶法较高,两个批号合格率均为93.6%,葡萄糖氧化酶法较低,为90.2%和90.7%。根据公式计算z比分数,两个批号|z|≤2的比例为91.6%和89.5%。在Youden图中有7.8%的实验室结果位于99%置信椭圆以外,且含有明显系统误差的实验室数多于随机误差实验室数。 结论:ISO 13528稳健统计可用于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参加本研究的实验室葡萄糖项目的检测性能整体较佳。

    • 急诊检验结果复核制度实施4年回顾

      2014(7):542-544.

      摘要 (6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切实可行的急诊检验结果复核制度,保障急诊检验质量和安全。 方法:通过调阅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数据和急诊检验结果复核记录,回顾分析本科室2009~2012年间发现的145个不符合项的构成、分布和变化趋势。以“错误报告数”、“医疗事故数”、“临床投诉量”、“报告及时率”、“急诊检验临床满意率”等指标对比分析执行急诊检验结果复核制度的成效。采取完善急诊检验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改进实验室信息系统和优化急诊资源配置等措施对不符合项持续整改。 结果:“错误报告”和“漏检和漏发报告” 是最多见的不符合项,分别占72.41%(105/145)和12.41%(18/145)。工作5年以内的员工产生的不符合最多,占51.03%(74/145)。“错误报告”主要来自临检和血液专业,主要表现为“复检规则未执行” 61.90%(65/105)和“结果输入/描述错误”21.90% (23/105)。通过不断整改,不符合项占当年总急诊量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0.024%(2009年)、0.023%(2010年)、0.018%(2011年)、0.014%(2012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报告及时率、急诊检验临床满意率逐渐上升,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结论:实施急诊检验结果复核制度、采取针对性持续性整改措施是保障急诊检验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 >调查研究
    • 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2014(7):545-547.

      摘要 (10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分泌型蛋白Dickkopf 1(DKK1)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112例PHC患者、85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和63例体检健康者,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K1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DKKI水平;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ROC)以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 结果: PHC患者血清AFP、TK1、DK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为11.36,8.72,6.66,P均<0.05);良性肝病组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q=16.62,P<0.05);AFP、TK1、DKK1三项指标用回归方程P=1/[1+e-(-5.175+0.328x1+0.133x2+0.006x3+0.112x4)]综合分析诊断PHC,其敏感性(90.2%)和准确性(91.9%)最高;预测概率pre-1(AUCROC=0.935,P=0.000)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 结论: 血清AFP、TK1、DKK1检测对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3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p63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2014(7):548-549.

      摘要 (7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6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标本48例,可疑恶性胸腔积液22例,良性胸腔积液20例;胸腔积液经离心沉淀后,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TF1和p63的表达。 结果:TTF1只在肺腺癌中表达。p63只在肺鳞癌中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常规细胞学联合检查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71.1%,较单纯细胞学检查阳性率(53.3%)有提高(P<0.05)。 结论:TTF1和p63可用于鉴别胸腔积液中的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以及判断肿瘤细胞的来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辅助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检出率。

    • 115例献血者ABH分泌型与非分泌型分布及基因多态性分析

      2014(7):550-552.

      摘要 (5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15例汉族献血者ABH分泌型与非分泌型血清学分布及基因多态性。 方法:用凝集抑制试验检测115例标本ABH血型物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选取标本作ABH基因定型,直接测序技术对46例血清学检测为分泌型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115例献血者中分泌型95例,非分泌型20例;分泌型献血者A物质效价均高于B物质效价和H物质效价(P<0.05); 115例献血者中,无A385T基因突变的48例均为分泌型;A385T基因突变者中,杂合子基因385A/385T 39例,为分泌型,纯合子385T/385T基因28例,8例为分泌型,20例为非分泌型;1例分泌型标本出现178C/T新的突变位点。 结论:ABH血型A物质效价高于B、H物质,115例汉族人群中存在不同于高加索人群及非洲人群的A385T基因突变。

    • 海南地区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产NDM-1酶现状调查

      2014(7):553-554.

      摘要 (5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海南地区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酶)现状,为临床做好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海南地区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425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2 μg/mL的菌株采用双纸片增效试验进行NDM-1表型确认,PCR特异性扩增blaNDM-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 结果: 425株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271株,占63.8%;肺炎克雷伯菌69株,占16.2%;阴沟肠杆菌41株,占9.6%;其他肠杆菌44株,占10.4%。经表型筛查对亚胺培南MIC≥2 μg/mL的菌株有38株,双纸片增效试验有18株阳性,其中11株在约813 bp处扩增出blaNDM-1基因目的条带,经测序和比对结果证实为blaNDM-1基因。 结论: 海南地区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到blaNDM-1基因,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并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 >经验与技术交流
    • 临床实验室纯水的选用与质量保证

      2014(7):555-556.

      摘要 (5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产品应用研究
    • A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脑脊液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2014(7):557-557.

      摘要 (5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黄褐噬二氧化碳细胞菌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流感染1例

      2014(7):558-559.

      摘要 (4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多重耐药类香菌属致蜂窝织炎合并菌血症1例

      2014(7):560-560.

      摘要 (4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