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临床微生物检测血培养标本留取建议

      2012, 30(1):1-1.

      摘要 (876) HTML (0) PDF 236.24 K (1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论坛
    • 输血传播疾病的非病毒病原

      2012, 30(1):2-5.

      摘要 (625) HTML (0) PDF 472.45 K (1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细菌分类名称的变化

      2012, 30(1):6-9.

      摘要 (1137) HTML (0) PDF 369.22 K (8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血培养的规范化
    • 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2012, 30(1):10-12.

      摘要 (1977) HTML (0) PDF 0.00 Byte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 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送检的693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对双侧双瓶、单侧双瓶和单侧单瓶血培养的真阳性率和污染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308份双侧双瓶标本中,有44份培养出细菌,其中37份为有意义阳性标本,真阳性率为12.0%(37/308),污染率为2.3%(7/308);320份单侧双瓶标本中,阳性标本31份,有意义的阳性标本23份,真阳性率为7.2%(23/320),污染率为2.5%(8/320);65份单侧单瓶标本中,有7份细菌生长,其中4份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生长,真阳性率为4.6%(3/65),污染率为6.2%(4/65)。双侧双瓶血培养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侧双瓶(χ2=4.051,P<0.05)及单侧单瓶,但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种培养方法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且并不增加污染率。推广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 Bactec FX和Bact/Alert 3D两种血培养系统对菌血症的检出性能分析

      2012, 30(1):13-15.

      摘要 (2353) HTML (0) PDF 0.00 Byte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分析Bactec FX血培养系统Bactec Plus树脂需氧瓶(简称BO-P瓶)和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系统SA标准瓶(简称Bio-SA瓶)/SN厌氧瓶(简称Bio-SN瓶)对菌血症的检出能力及特点,探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快速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的方法。 方法:从双侧部位抽取患者的静脉血,一侧注入BO-P瓶,另一侧注入Bio-SA瓶和Bio-SN瓶,置于相应培养系统培养,比较这3种血培养瓶的阳性率及检出时间。 结果:6 188 份标本中确认阳性765份(12.36%);确认污染134份(2.17%);假阳性11份(0.18%)。332株临床分离菌中BO-P瓶检出293例,占88.25%;Bio-SA瓶检出271例,占81.63%,前者阳性率高于后者(χ2=5.687,P<0.05);Bio-SN瓶检出201例,占60.54%,其中厌氧菌3例,占0.90%。与Bio-SA瓶相比,BO-P瓶检出阳性的时间优于Bio-SA瓶(P<0.05),尤其是对非发酵菌。污染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89.55%),主要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67.91%),少部分革兰阴性杆菌(9.7%)。 结论:双侧抽血并联合使用Bactec FX和Bact/Alert 3D血培养系统可利用各自优势,更有效地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 ICU患者双侧双瓶血培养结果分析

      2012, 30(1):16-17.

      摘要 (1002) HTML (0)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ICU患者开展双侧双瓶血培养的结果,评价双侧双瓶血培养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分析760例ICU患者双侧双瓶血培养结果的真、假阳性;比较中心静脉导管组导管血、外周血的阳性情况,判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可能性。 结果:760例中真阳性结果71例(9.34%),污染19例(2.50%),不确定21例(2.76%)。其中,非导管组双侧双瓶血培养真阳性率为14.85%,与以往单瓶血培养报警阳性率9.24%相比,χ2=9.688,P<0.01。非导管组污染菌包括4株阳性杆菌及1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心静脉导管组共培养阳性20例,其中外周血和导管血同时阳性的6例和外周血为白色念珠菌的1例提示可能为CRBSI,仅导管血阳性的11例CRBSI情况不确定,可能为导管细菌定植或采集时的污染;其他2例为污染。 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血流感染培养的阳性率,并且有利于鉴别污染和判断CRBSI。

    • 与护理部共同做好采集血培养标本的质量控制

      2012, 30(1):18-19.

      摘要 (1294) HTML (0) PDF 321.66 K (5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血培养假阳性结果的分析

      2012, 30(1):19-20.

      摘要 (851)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连锁分析诊断Duchenne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携带者

      2012, 30(1):21-23.

      摘要 (813)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倍型连锁分析法对临床诊断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家系中的2例女性个体进行连锁分析,以诊断其是否为DMD致病基因携带者。 方法: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选取多个DMD基因内含SNP位点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测序,进行连锁分析以确定是否为DMD致病基因携带者。 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在该家系扩增的9个片段中有5个片段含SNP位点,4个片段不含SNP位点,个体I2(先证者母亲)中有诊断价值的片段为3个,含4个SNP位点。先证者在363795、1204769、1330106及1330197位点SNP单倍型为T-C-A-T,其父(I-1)为T-T-A-T,其母亲SNP单倍型为T-C-A-T/C-T-C-C,一位姐姐(Ⅱ-1)为T-T-A-T/C-T-C-C,另一位姐姐(Ⅱ-2)为T-T-A-T/T-C-A-T,即为DMD致病基因携带者。 结论:SNP单倍型连锁分析法可成功诊断DMD家系中的女性DMD基因携带者。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

      2012, 30(1):24-26.

      摘要 (729)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和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 方法:选择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121份、MTB阳性分离物14份,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阳性分离物14种共31株,用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LAMP技术分别进行检测,用LAMP技术对人MTB标准菌株H37Rv及卡介苗(BCG)进行检测,判断LAMP检出限并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涂片法抗酸杆菌检出率为38.02%(46/121),培养法MTB检出率为42.15%(51/121),LAMP法MTB检出率为49.28%(56/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46和1.247,P均>0.05)。对121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MTB检测,以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为金标准,LAMP检测结果的敏感性为92.16%(47/51),特异性为87.14%(61/7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247,P>0.05),且一致性强(kappa=0.78,P<0.01)。LAMP能准确分辨MTB和NTM阳性分离物,对H37Rv、BCG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H37Rv菌株的检出限为120 CFU/mL。 结论:LAMP检测MTB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易行、快速准确,不需要昂贵的检验设备,适于基层医院结核病诊断的推广和应用。

    • 捕获ELISA法测定抗EV71-IgM抗体用于EV71感染早期诊断

      2012, 30(1):27-28.

      摘要 (1839)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捕获ELISA法测定抗肠道病毒71型(EV71)IgM抗体在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HFM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以实时荧光RT-PCR检测89例临床初诊为HFMD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咽拭子或肛拭子的肠道病毒RNA。用40例排除HFMD的5岁以下儿童血清为抗EV71-IgM抗体阴性对照,以捕获ELISA法检测患儿不同发病期血清中抗EV71-IgM抗体。 结果: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89例HFMD患儿粪便、疱疹液、咽拭子或肛拭子中EV71感染28例,柯萨奇病毒A16 (CA16)感染43例,非EV71和CA16的肠道病毒感染14例,非肠道病毒感染4例。EV71感染者发病1~3 d、4~6 d及>6 d的血清抗EV71-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3%、100%和100%;CA16感染者分别为10.0%、26.4%和65.7%;非EV71和CA16的肠道病毒感染者及非肠道病毒感染者在发病1~3 d和4~6 d无1例阳性;阴性对照组无1例阳性。抗EV71-IgM抗体在EV71感染的早期(急性期)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92.9%。 结论:EV71感染者与CA16感染者血清抗EV71-IgM抗体在发病4 d后存在较明显的交叉反应。抗EV71-IgM抗体可用作EV71感染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

    • 与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一致的PCR分型法的初步建立

      2012, 30(1):29-30.

      摘要 (727)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与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一致的PCR分型方法。 方法:根据不同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特异的保守基因cps设计PCR引物,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标准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分析PCR分型与血清型分型的一致性。 结果:19个血清型的肺炎球菌标准菌株PCR分型结果显示,除10A血清型外,其余18个血清型均扩增出相应的血清型目标条带和肺炎链球菌cps基因条带。 结论:初步建立了与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一致的基因分型方法,有望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快速检测并准确分型。

    • 毛细管电泳检测血红蛋白Constant Spring

      2012, 30(1):31-32.

      摘要 (1124)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Capillarys 2型毛细管电泳仪在检测α非缺失型地中海贫血(地贫)Hb Constant Spring(Hb CS)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 Capillarys 2型毛细管电泳仪分别对确诊的67例Hb CS患者、50例非地贫患者和54例健康人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反向斑点杂交试验检测Hb CS。随机选取含量分别为0.1%、0.2%、1.5%、1.6%、2.7%和2.8%的6份Hb CS标本各重复测定5次,以评价仪器的重复性。 结果:以PCR加反向斑点杂交为金标准,Capillarys 2型毛细管电泳仪测定Hb C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98.1%,阳性预测值为96.9%,阴性预测值为96.2%,诊断效率为96.5%。Hb CS纯合子的Hb CS含量为(1.82±0.60)%,Hb CS杂合子为(0.55±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P<0.01)。重复性测定的6份标本值分别为(0.12±0.04)%、 (0.18±0.04)%、(1.52±0.04)%、(1.6±0)%、(2.66±0.05)%、(2.8%±0.06)%。 结论:Capillarys 2型毛细管电泳仪作为α非缺失型地贫血红蛋白CS的快速检测手段,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较好的重复性。

    • >临床实验研究
    • 肿瘤标志物指数用于术前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评估

      2012, 30(1):33-35.

      摘要 (1252) HTML (0) PDF 0.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的肿瘤标志物指数(TMI)对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评估的意义。 方法:对351例术前为临床I期、病理类型均为腺癌或鳞癌的NSCL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5年。比较血清CEA和Cyfra 21-1水平以及TMI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风险比(95%可信区间)[OR(95%CI)]。 结果:血清CEA水平正常组[(5.14±1.65) ng/mL, n=266]和升高组[(45.88±27.78) ng/mL, n=85]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5%和8.24%(χ2=299.30,P<0.01);血清Cyfra21-1水平升高组[(4.85±1.41) ng/mL, n=95]和正常组[(2.23±0.68) ng/mL,n=256]5年生存率分别为15.96%和90.27%(χ2=255.70, P<0.01)。TMI≤1.0组的5年生存率为96.81%,TMI>1.0组的5年生存率仅为3.02%(χ2=461.13,P<0.01)。单因素分析OR(95%CI)为104.15(48.600,223.218),P<0.01,多因素分析为107.435(49.722,232.138),P<0.01,均显示TMI作为预后判断的独立影响因素意义显著。 结论:TMI可用于NSCLC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参考。

    • 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组织miR-20a及初步应用

      2012, 30(1):36-38.

      摘要 (854)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检测人胃癌组织中miR-20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方法:建立miR-20a标准曲线,评价该法检测的线性范围及灵敏度;对标准质粒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分析该法的特异性。取高、中、低3份不同浓度的标准质粒进行批内和日间变异系数(CV)的检测,分析该法的重复性。收集7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定量检测组织中miR-20a的表达水平。 结果: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为101copies/μL,扩增的线性范围为101~109copies/μL;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峰和电泳片段特异;3份不同浓度标准质粒定量检测的批内CV分别为6.33%、4.74%、5.89%,日间CV分别为9.45%、6.29%、7.48%。定量结果显示75.7%(53/70)胃癌组织中miR-20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Z=-4.427,P<0.01)。 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a的方法准确、快速、灵敏、特异,可用于胃癌组织中miR-20a的检测。

    •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reelin和GluR6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2012, 30(1):39-40.

      摘要 (589) HTML (0)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离子型谷氨酸受体-6(GluR6)和颤蛋白(reelin)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是否关联。 方法:随机选取23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237例健康人作对照。用full Cold-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GluR6基因外显子15rs2227283(G/A碱基改变)和reelin基因外显子6rs84446(A/G碱基改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结果:reelin基因rs84446多态性,在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236,υ=2,P=0.044),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54,υ=1,P=0.932);在男性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GluR6基因rs2227283多态性(χ2=6.009,υ=1,P=0.015)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联。 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reelin基因rs84446多态性可能是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一个危险因素。GluR6基因rs2227283多态性可能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 21-三体综合征胎儿中孕期母体血清microRNA的表达谱

      2012, 30(1):41-42.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21-三体综合征(DS)胎儿的中孕期母体血清与正常妊娠的中孕期母体血清中的mircoRNA(miRNA)的差异性表达。 方法:收集DS胎儿(均经羊水细胞G显带核型确认)母体及正常妊娠母体的血清标本各10例,分别等量混合后作为DS组和健康对照组。用低密度芯片技术(TLDA)分析674种已知的人类miRNA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建立两组标本的miRNA表达谱。 结果:DS组高丰度(Ct≤25)miRNA表达的有16种,中丰度(25<Ct≤30)的有72种,低丰度(30<Ct≤33)的有76种,其余为极低丰度表达(Ct>33)miRNA。健康对照组高、中、低丰度表达的miRNA分别为19、69、66种。两组中表达量最高的19种miRNA均为miR-223、miR-16、miR-24、miR-126、miR-17、miR-191、miR-106a、miR-92a、miR-19b、miR-146a、miR-484、miR-320、miR-20a、miR-150、miR-222、miR-30c、miR-135a-*、miR-93、miR-126*,且表达量无显著差异(ΔΔCt<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S组miR-125b、miR-99a、miR-100、miR-194、miR-365、miR-215、miR-574-3p、miR-193b、miR-192、miR-885-5p和miR-122表达下调;miR-221、miR-15b和miR-199a-3p表达上调(ΔΔCt>2)。 结论:D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之间存在明显的miRNA差异表达。

    • 青海地区汉族、藏族女性FGFR2 rs2981579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

      2012, 30(1):43-44.

      摘要 (1003)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 rs2981579基因多态性在青海地区汉、藏族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女性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青海地区汉、藏族乳腺癌患者及体检健康女性各120例,自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法对3组标本的FGFR2基因rs2981579位点进行分型。分析其与青海地区汉、藏族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汉族乳腺癌患者CC,CT,TT频率分别为32.50%、44.17%和23.33%,与健康对照组的30.83%、46.67%、22.5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乳腺癌患者CC,CT,TT频率分别为26.67%、50.83%和22.50%,与健康对照组的35.83%、51.67%、12.50%相比,CC/CT基因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基因型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5),与CC型比较,携带TT基因型妇女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2.42, 95%CI=(1.10,5.27)]。两民族间FGFR2 rs2981579基因的CC/CT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GFR2 rs2981579TT基因型增加青海地区藏族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汉、藏族间CC/CT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存在差异,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差异。

    • >基础实验诊断研究
    • 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56-kDa外膜抗原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2012, 30(1):45-48.

      摘要 (1275)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恙虫病东方体56-kDa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作为诊断性抗原的可行性。 方法:用PCR扩增恙虫病东方体Karp菌株编码56-kDa蛋白长约1 100bp的DNA,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表达产物经SDS-PAGE、质谱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分析。重组蛋白质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用方阵实验确定最佳浓度包被,ELISA法检测其与立克次体目16种成员及10种致病菌阳性血清的反应性。用此重组蛋白质免疫小鼠后制备抗血清,分别用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血清的效价。 结果:重组质粒经PCR及测序分析证明,56-kDa外膜抗原的基因片段以正确的读码框连入到pET30a(+)质粒载体中,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在约46-kDa处有表达的目的条带,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条带可与1∶1 600稀释的兔抗Karp血清反应,证实其具有免疫活性。质谱分析鉴定该蛋白质为恙虫病东方体56-kDa蛋白;方阵滴定确定选择抗原的最佳稀释度为1∶1 600,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除与查菲埃立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及五日热巴尔通体存在弱交叉反应外,与其他细菌均无交叉反应。IFA及ELISA检测表明抗血清效价可达1∶1 600。 结论:构建的重组蛋白质可以作为恙虫病东方体快速诊断的抗原。

    • 夏枯草提取物对MDR-MTB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2, 30(1):49-51.

      摘要 (592)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s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DR-MTB)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2组用MDR-MTB菌液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MDR-MTB感染病理模型,分别为模型组和夏枯草灌胃模型组,另1组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4、IL-10和IL-12含量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IFN-γ、IL-4、IL-10、IL-12及颗粒裂解肽(granulysin,GLS)的mRNA变化。 结果:夏枯草灌胃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血清中IFN-γ[(1.98±0.67) pg/mL vs (1.18±0.38) pg/mL,P<0.05]、IL-12[(3.02±0.86) pg/mL vs (2.19±0.57) pg/mL,P<0.05]含量明显升高;IL-10[(12.13±3.43) pg/mL vs (16.10±2.21) pg/mL,P<0.05]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IL-4、IL-10和IL-12的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NA表达水平,夏枯草灌胃模型组IFN-γ、IL-12和GLS表达明显升高,IL-10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IL-4-变化不明显。 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可通过上调基因转录水平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为临床应用夏枯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 >病例报告
    • 骨髓细胞涂片查出恶性疟原虫1例

      2012, 30(1):51-51.

      摘要 (568) HTML (0) PDF 0.00 Byte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蛋白酶激活受体1与胃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2, 30(1):52-53.

      摘要 (673)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蛋白酶激活受体1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1,PAR1) 是介导血栓形成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属于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 PARs)家族成员,其主要特征是作为凝血酶的受体参与血栓形成及凝血活动。PAR1表达于人多种正常细胞,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形成及免疫功能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最近研究发现,PAR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提示高表达的PAR1可能介导某些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且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胃癌新的诊断标志和干预靶点。

    • >调查研究
    • 腹腔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研究

      2012, 30(1):54-56.

      摘要 (616) HTML (0)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腹腔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Ⅰ、Ⅱ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 方法:共收集分离自腹腔感染患者的大肠埃希菌62株,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表型,PCR检测blaCTX-M、blaSHV、blaTEM及Ⅰ、Ⅱ类整合子基因,整合子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基因盒。 结果: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最高(62.9%)。3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其中基因型blaCTX-M-14、blaCTX-M-3、blaTEM-1、blaCTX-M-14+TEM-1分别检出16株、4株、3株、7株。未发现携带SHV型ESBLs菌株。有40株(64.5%)大肠埃希菌携带Ⅰ类整合子,其中1株同时携带Ⅰ、Ⅱ类整合子,共扩增出 7种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最常见的基因盒组合为dfrA17-aadA5,其次为dfrA12-orfF-aadA2,Ⅱ类整合子携带dfrA1-sat1-aadA1。 结论: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主要携带blaCTX-M-14和blaTEM-1,Ⅰ类整合子的存在非常普遍,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耐药。

    • 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基因分型及丙型肝炎的关系

      2012, 30(1):57-58.

      摘要 (632)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基因分型及不同临床分型的丙型肝炎的关系。 方法:收集256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提取HCV RNA并进行逆转录反应,根据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碱基序列,设计保守区通用引物及型特异性引物。用巢式PCR对HCV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1.3%(157/256)。男性与女性抗F蛋白抗体率分别为64.3%(110/171)与55.3%(4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3,P>0.05)。与急性丙型肝炎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的36.6%(15/41)相比,慢性丙型肝炎为63.6%(112/176)、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为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02和13.21,P均<0.01)。HCV RNA阳性患者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2.5%(90/144)与阴性患者的59.8%(67/11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187,P>0.05);基因分型结果表明,1b型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2.8%(81/129),2型为60.0%(6/10),1b/2型为60.0%(3/5),各型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分别为0.109和0.105,P均>0.05)。 结论: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临床分型有关,与性别、HCV RNA以及HCV基因型分布无关。

    • 自腹泻患儿分离的志贺菌属菌株中整合子的分布与耐药性

      2012, 30(1):59-60.

      摘要 (506) HTML (0)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自腹泻患儿分离的志贺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用PCR法检测自患儿分离的96株志贺菌属菌株的整合子基因。 结果:96株志贺菌属菌株中,整合子阳性率为91.7%(88/96)。Ⅰ类整合子占72.7%(64/88),Ⅱ类整合子占83.0%(73/88),Ⅰ类和Ⅱ类整合子同时阳性49株(55.7%)。整合子阳性菌株较整合子阴性菌株耐药率高,但因后者例数较少,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分离的志贺菌属菌株中,整合子分布以Ⅰ类和Ⅱ类为主,未发现Ⅲ类整合子。整合子阳性志贺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 696例宫颈脱落细胞HPV检测结果分析

      2012, 30(1):61-61.

      摘要 (607)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质量管理研究
    • 用室间质评数据验证AFP检验结果互认的可行性

      2012, 30(1):62-65.

      摘要 (1036) HTML (0) PDF 0.00 Byte (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医院间定量检测结果互认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浙江、江苏、福建3省的室间质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近3年5组检测系统AFP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建立回归数学模型对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进行范围预测,结合临床对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AFP结果在100 ng/mL以内时,5组检测系统间的差异不影响临床对病情的分析判断。 结论:AFP结果在100 ng/mL以内时,可以在医院间推行结果互认。

    • 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研究

      2012, 30(1):66-67.

      摘要 (712)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满足医院和委托实验室之间标本检验管理需要,研究、设计合适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 方法:采用HL7、XML、SOAP信息交换标准和技术,以及IHE实验室技术框架进行数据交换。 结果:在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架设实时在线的安全网络连接,实现标本交接、检验结果自动获取、结果报告、编码转换等功能,并成功实施用于委托检验的信息化管理。 结论:标准化、自动化的跨区域的异构实验室信息系统互联方案,可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

    • 基于B/S模式的智能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系统

      2012, 30(1):68-69.

      摘要 (832)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开发与建立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的远程智能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管理系统。 方法:医学检验专业人员从本专业出发,结合电子政务及电子商务理念,用动态服务器页面(active server page,ASP)、ASP.net、C#(C Sharp)、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RAID)等信息技术,面向医学检验实验室独立开发EQA管理系统。 结果:成功建立了一个智能化的EQA管理系统,该系统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数据传输可靠,实现了客户群不断扩大、灵活开放的扩展功能、多平台联用、数据保密性强以及智能化统计与数据挖掘在线自动完成等特点。 结论:基于B/S模式的智能EQA管理系统有利于临检中心对辖区内临床实验室的EQA。

    • 3种允许总误差(TEa)质量规范在血脂室间质评中的应用

      2012, 30(1):70-71.

      摘要 (2856) HTML (0) PDF 0.00 Byte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3种允许总误差(TEa)质量规范在血脂室间质评中的应用进行比较,选择适合我国血脂室间质评的质量规范。 方法:通过组织全国脂类室间质评,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改法案′88(CLIA′88)、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和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3种评价标准对所检测的项目包括TC、TG、HDL-C、LDL-C、apo A、apo B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所评价项目根据3种评价标准的及格率不全相同,约90%的实验室脂类评价项目都能达到CLIA′88的评价限,但基于经验此评判标准并不适当;>80%的实验室血脂评价项目都能达到基于生物学变异的适当评价限,与达到NCEP的评价限的及格率基本一致。 结论:基于生物学变异的允许总误差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医学的客观需要,是适当的标准。选择基于生物学变异适当的允许总误差作为脂类的评价标准更合理,更有利于我国室间质评活动的发展。

    • >经验与技术交流
    • 3例溶血性贫血患者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结果偏低

      2012, 30(1):72-72.

      摘要 (666) HTML (0) PDF 0.00 Byte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自动修正致白细胞计数错误1例

      2012, 30(1):73-73.

      摘要 (659) HTML (0) PDF 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肺癌患者胸腔脓汁中分离出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1例

      2012, 30(1):74-74.

      摘要 (618) HTML (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阿萨希毛孢子菌致肺部及泌尿道感染1例

      2012, 30(1):75-75.

      摘要 (625)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痰液中分离出1株门多萨假单胞菌

      2012, 30(1):76-76.

      摘要 (572)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高浓度抗HIV抗体阳性样本致跨板携带污染1例

      2012, 30(1):77-77.

      摘要 (536)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