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长江论坛——检验与医学发展
    • 类风湿关节炎新血清学指标研究与临床初步应用

      2011, 29(1):2-6.

      摘要 (1446) HTML (0) PDF 0.00 Byte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并完善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学实验诊断体系,寻找新的RA标志性自身抗体,探讨其在R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肽酰精氨酸脱亚氨基酶(PAD)分别对人纤维蛋白原(hFib)和牛Ⅱ型胶原(bCⅡ)瓜氨酸化(citrullination,Cit),以环瓜氨酸肽(CCP)作对照,并选择CⅡ短肽(CⅡ260272),建立检测3种抗原自身抗体的ELISA法,进行临床标本检测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其对RA的诊断价值。 结果 抗Cit-hFib和抗Cit-bCⅡ抗体在RA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9.4%和56.3%,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抗hFib和抗bCⅡ抗体有明显提高。抗CⅡ短肽抗体对RA的诊断效能与抗CCP抗体接近,对R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7.2%和68.8%;特异性分别为95.3%和9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8%和8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93.1%;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4.3和31.3;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34和0.32;Youden指数分别为0.625和0.666。在13例早期RA患者中,抗CⅡ短肽抗体和抗CCP抗体阳性率均为76.9%。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6,抗CⅡ短肽抗体为0.924。联合应用抗CⅡ短肽与抗CCP抗体、或抗CⅡ短肽与RF,均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有效诊断水平。相关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各自身抗体均与抗CCP抗体显著相关,仅有抗Cit-hFib抗体、抗Cit-bCⅡ抗体与抗CCP抗体检出结果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0.4<Kappa<0.75),检出符合率分别为84.4%(54/64)和78.1%(50/64)。各自身抗体水平均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提示与RA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抗CⅡ短肽抗体水平有随RA临床症状改善而明显下降趋势。 结论 瓜氨酸化蛋白及其自身抗体在RA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CⅡ短肽抗体及抗CCP、抗CithFib和抗CitbCⅡ抗体均与RA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这些抗体可能发展成为RA新的血清学监测和诊断指标。

    • 大蒜素对MRSA和白念珠菌后效益的研究

      2011, 29(1):7-9.

      摘要 (1206) HTML (0) PDF 0.00 Byte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大蒜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白念珠菌(C.al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抗菌药后效应(PAE)和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 方法 取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各1株,以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蒜素MIC;以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根据CFU做生长曲线,计算PAE和PASME。 结果 大蒜素对MRSA的MIC为2.0 mg/L,对C.alb的MIC为0.5 mg/L;大蒜素对MRSA的PAE为2.15 h,对C.alb的PAE为3.22 h;0.3、0.2、0.1 MIC的大蒜素对MRSA的PASME分别为0.07、0.11和0.02 h,对C.alb的PASME分别为1.36、1.61和0.17 h。 结论 大蒜素对本次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的PAE和PASME均为正值,提示其可能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 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1, 29(1):10-12.

      摘要 (1060) HTML (0) PDF 0.00 Byte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rc-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 SSeCK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进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EAE病理过程中可能的功能及意义,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EAE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方法 构建EAE大鼠模型,进行临床打分评估;用HE染色检测EAE大鼠脊髓组织的炎性浸润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SSeCKS的表达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SSeCKS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 结果 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诱导单相的EAE过程:Lewis大鼠经MBP免疫后7~10 d开始有临床症状,13~16 d达到发病高峰,之后自发地恢复,至30 d左右恢复到病前水平;EAE病程高峰期,大鼠脊髓炎性浸润情况显著;SSeCKS蛋白表达在EAE起始E1期显著增加,E3期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恢复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Lewis大鼠的EAE模型;EAE病理过程中,SSeCKS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提示SSeCKS可能参与了EAE过程。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发现tehA基因

      2011, 29(1):13-15.

      摘要 (1305) HTML (0) PDF 0.00 Byte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8种消毒剂、灭菌剂外排泵基因(qacE△1、emrE/Pa、E1/Pa、qacE/Pa、smr-2qacE、tehA、oqxA)和汞离子还原酶基因(merA)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存在和变化情况。 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5~11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液和伤口分泌物标本的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8种消毒剂、灭菌剂外排泵基因和汞离子还原酶基因。并从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网站选择大肠埃希菌、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PAO1株和PA14株)、不动杆菌搜索tehA基因。 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qacE△1、emrE、tehA、merA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11株(55.0%)、1株(5.0%)、1株(5.0%)、11株(55.0%),共有12株检出1种以上基因。而其余5种基因未能检出。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网站只有大肠埃希菌、志贺菌能查询到tehA基因, 而铜绿假单胞菌(PAO1株和PA14株)和不动杆菌均未查到tehA基因。 结论 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多数已耐消毒剂、灭菌剂。从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tehA基因为第一次报道。

    • 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乙腈沉淀法去除清蛋白的实验研究

      2011, 29(1):16-18.

      摘要 (4457) HTML (0) PDF 0.00 Byte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乙腈沉淀法并研究其去除效果。 方法 血清经除脂后按血清∶水∶乙腈=1∶2∶4.5(v/v/v)比例沉淀分离高丰度清蛋白,用SDS-PAGE验证去除效果和重复性。分别对4名体检健康者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去除清蛋白前后的血清凝胶电泳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经本法去除后血清清蛋白平均浓度由(50.65±2.82) g/L下降为(2.50±0.71) g/L,占血清总蛋白比例由65.1%下降为33.3%,呈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等量上样原血清电泳结果相比,相对分子量(Mr)在50 000~80 000间的蛋白质被明显去除,而被其掩盖的低丰度蛋白质得以显现,蛋白质条带明显变窄。 结论 乙腈沉淀法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且重复性较好的人血清清蛋白去除方法,为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 导致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携带基因研究

      2011, 29(1):19-21.

      摘要 (881) HTML (0) PDF 0.00 Byte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KB法药物敏感试验中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双圈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及药物诱导对耐药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42株携带Ⅰ类整合子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PCR法扩增其整合子可变区;联合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可变区耐药基因;用RT-PCR的方法分析药物诱导前后细菌耐药基因表达量。 结果 90.4%(38/42)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片段大小为2 300 bp左右。RFLP分型和DNA测序结果表明,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基因盒为aacA4-catB-aadA1。RT-PCR结果显示经阿米卡星诱导后细菌aacA4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 结论 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型菌株的Ⅰ类整合子中主要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双圈现象可能与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诱导型表达有关。

    • 硫氧还蛋白基因TX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研究

      2011, 29(1):22-24.

      摘要 (1411) HTML (0)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基因TX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癌患者292例,相同地区、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体检健康对照307例,针对筛选出的TXN基因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基因频率与肺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吸烟在其中的影响。 结果 3个TXN基因的SNP rs2776、rs4135220、rs4135212在肺癌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在显性模型下rs2776rs4135220两个位点携带突变基因型的人群患肺癌风险是对照组的1.77倍(95%CI:1.10~2.84);rs4135212携带突变基因型的人群患肺癌风险是对照组的2.24倍(95%CI:1.29~3.89)。对吸烟量的分层分析发现,非吸烟及轻度吸烟者中突变位点rs2776rs4135220的携带者肺癌风险是对照组的1.75倍(95%CI:1.01~3.04),rs4135212的突变位点携带者肺癌风险是对照组的1.46倍(95%CI:1.29~4.70)。 结论 人类TXN基因rs2776,rs4135220,rs4135212 3个SNP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在该3个SNP位点携带突变基因的非吸烟者及轻度吸烟人群肺癌风险可能会升高。

    • 加味犀角地黄汤对大鼠CIA急性关节肿胀与滑膜组织中VEGF表达的影响

      2011, 29(1):25-27.

      摘要 (899) HTML (0) PDF 0.00 Byte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形成及应用加味犀角地黄汤(XDD)治疗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加味XDD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 方法 用SD大鼠制作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CIA大鼠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在第42 d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加味XDD治疗组VEGF的表达低于模型组。 结论 加味XDD可降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可能会对RA急性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子与耐药性关系

      2011, 29(1):28-30.

      摘要 (1109) HTML (0) PDF 0.00 Byte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探讨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机制在产ESBLs菌耐药性中的作用。 方法 用PCR检测10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及blaTEMblaSHV和blaCTXM基因,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耐药基因盒检测并测序。 结果〓〖HTK〗产ESBLs菌株中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69%,整合子阳性的产ESBLs菌株对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在内的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产ESBLs菌株,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整合子在blaSHV、blaTEM和blaCTXM基因阳性菌株中检出率分别为84.4%、72.9%和68.9%。 结论 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Ⅰ类整合子广泛分布且参与产ESBLs菌的多重耐药的形成,容易引起多重耐药的广泛传播。

    •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检测尿液肌酸和肌酐含量

      2011, 29(1):31-33.

      摘要 (1650)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测定尿液中肌酸(Cri)和肌酐(Cr)的方法。 方法 运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技术(MEKC),以pH 5.5、20 mmol/L的Na2HPO4-H3PO4(含100 mmol/L SDS)作为电泳缓冲液,非涂层石英毛细管进行分离,样品经过20倍稀释后以1 psi压力进样4 s,15 kV电压下分离尿液中的Cri和Cr,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λ=200 nm)检测。 结果 Cri和Cr的线性范围为4.9~2 500 μmol/L和4.9~2 500 μmol/L(r值分别为0.999 8和1); Cri回收率为97.8%~100.8%、平均99.2%,Cr回收率为99.5%~104%、平均101.8%;Cri迁移时间批内和批间差异(CV)平均值为3.2%和8.0%、Cr为2.3%和6.8%;Cri和Cr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4 μmol/L和3.31 μmol/L。 结论 本法标本用量小、干扰因素少、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测定成本低廉,可满足临床常规检测要求。

    • >质量管理研究
    • 不宜用微量振荡器进行TRUST试验

      2011, 29(1):33-33.

      摘要 (686) HTML (0)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长江论坛——检验与医学发展
    • 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临床意义

      2011, 29(1):34-36.

      摘要 (1460) HTML (0) PDF 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与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p的变化,分析诊断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T2DM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血小板CD62p、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表达百分率。 结果 T2DM组CD62p、PNA、PLyA及PMA的表达率(%)分别为13.38±8.56、16.44±7.71、13.57±7.30、20.07±9.17,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T2DM组中有微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均<0.05);其中CD62p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90.9%;PNA为60.9%和54.5%;PlyA为65.2%和54.5%;PMA为78.3%和68.2%。 结论 PNA、PLA、PMA 、CD62p均可作为反映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指标,其中CD62p和PMA较为灵敏和特异,CD62p是首选指标。

    • 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与临床的关系

      2011, 29(1):37-39.

      摘要 (1052) HTML (0) PDF 0.00 Byte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20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其变化特点对甲型H1N1流感诊断及评估病情发展变化的价值。 方法 在病程中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他感染性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入院初期绝大多数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43.3%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有36.1%患者中性粒细胞和16.8%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入院初期绝大多数患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正常,部分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下降比较显著,特别是重症患者,并在入院数天后降至极低值,又随病情好转而回升正常。 结论 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血常规检查的淋巴细胞计数,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临床检验技术研究
    •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型

      2011, 29(1):40-42.

      摘要 (930) HTML (0) PDF 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型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方法 标准酚-氯仿法提取180份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技术测定apo E基因型,分析人群中apo 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 结果 共检出6种基因型:ε3/ε3占73.89%,ε2/ε3和ε3/ε4各占15.56%和7.22%,ε2/ε2、ε2/ε4和ε4/ε4共占3.34%。3种等位基因中,最常见的是ε3,占85.28%,ε2和ε4各占10.00%和4.72%。 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DHPLC的apo E基因分型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的特点。

    •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方法与应用评价

      2011, 29(1):43-44.

      摘要 (949) HTML (0) PDF 0.00 Byte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参考美国CLSI系列文件,用FCM检测75例冠心病患者血清P-selectin,对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灵敏度、分析测量范围等进行评价,并与ELISA法比较。以80例健康人为对照,观察本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P-selectin含量在39.1和10 000.0 ng/L时,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4.2%和9.0%,批间CV分别为4.6%和11.0%,准确度相对偏倚分别为2.7% 和5.3%;检测灵敏度为7.9 ng/L,分析测量范围为7.9 ng/L~103 928.0 ng/L,结果与ELISA法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P<0.05。根据ROC曲线,以9 855.2 ng/L为cut off值,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83.8%,阳性似然比为5.3,阴性似然比为0.18,阳性预测值为85.9%,阴性预测值为97.1%,Youden指数为0.691。检测结果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分层。 结论 FCM检测血清P-selectin的分析性能良好,其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分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的临床应用

      2011, 29(1):45-45.

      摘要 (819) HTML (0) PDF 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验研究
    • 我国成人血清ALP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2011, 29(1):46-49.

      摘要 (1725) HTML (0) PDF 0.00 Byte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成人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 12月我院健康体检人员,排除急性肝损伤、HBV感染、HCV感染、肾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骨骼疾病患者及饮酒、吸烟、怀孕的调查对象,共计2 638例(男性2 010例,女性628例,年龄19~92岁)。用B型超声诊断脂肪肝。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 的中国人修订标准诊断MS。 结果 男、女性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0%和21.8%(P<0.01),MS为40.1%和32.6%(P<0.01)。控制年龄和肝酶,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与NAFLD与MS皆显著相关。按年龄分层显示,女性ALP水平从45岁~64岁随年龄增加显著升高,男性ALP水平从19岁~92岁随年龄增加轻微下降,变化不明显。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ALP与NAFLD和MS皆有显著相关性(P<0.001);男性ALP与NAFLD和MS皆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女性血清ALP筛检NAFLD的cut off值是57.1 U/L,MS是57.0 U/L。 结论 ALP可作为筛检女性NAFLD和MS的一个新的共同标志物,女性绝经可能是女性血清ALP与NAFLD和MS显著相关的核心原因,其确切机制尚待研究。

    • 孕早期产前筛查孕妇血清ADAM12-S中位数倍数校正方法的建立

      2011, 29(1):50-52.

      摘要 (1057) HTML (0) PDF 0.00 Byte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孕早期产前筛查孕妇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分泌型(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ADAM12-S)中位数倍数的校正方法。 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在本中心自愿参加孕早期唐氏综合征(DS)产前筛查并经随访证实分娩健康儿的孕妇孕8~13周血清样本577份,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ADAM12-S浓度。用SPSS 15.0软件构建ADAM12-S与孕龄间的回归关系,选最优模型计算中位浓度,得到ADAM12-S 中位数倍数(multiple of the median,MoM)值。探讨MoM值与体重的关系,选取最优模型求出经体重调整后的MoM值。将ADAM12-S初始浓度与消除孕周和体重影响校正后的最终MoM值进行曲线拟合,选取最优模型最终得到ADAM12-S初始浓度与校正后MoM值的关系方程。 结果 ADAM12-S中位数(Y)与孕周(t)呈正相关,经s曲线模型拟合后的中位数方程为:Y=e8.412-24.534/t;ADAM12-S MoM值中位数(Y)与体重中位数(z)存在负相关,经指数模型拟合后的方程为:Y=1.603*e-0.009*z;ADAM12-S初始浓度(X)与孕周和体重校正后的最终MoM值(Y)的关系方程为Y=0.036*X0.552。 结论 ADAM12-S初始浓度与最终MoM值的关系方程的建立,对临床开展ADAM12-S筛查DS妊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发现大肠埃希菌喹诺酮耐药株gyrA基因新亚型和aac(6′)-Ⅰ b-Cr、mdfA基因

      2011, 29(1):53-54.

      摘要 (953) HTML (0)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E.coli)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喹诺酮类DNA旋转酶基因、多药外排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的存在情况。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E.coli 60株,用K-B法检测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及测序技术分析6种喹诺酮类基因(gyrA、qnrA、qnrB、qnrS、qepA、mdfA)和1种AMEs基因aac(6′)-Ⅰ b。 结果 60株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78.4%(47/60);55株菌存在gyrA基因突变,其中3株菌gyrA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gyrA基因序列不同,为新亚型;mdfA基因均阳性;对9株aac(6′)-Ⅰ 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5株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 结论 gyrA基因突变是E.coli对喹诺酮类药物最主要的耐药机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E.coli株中发现aac(6′)-Ⅰ b-Cr基因和gyrA新亚型,E.coli检出mdfA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 感染生殖道支原体的男性HIV感染者血清IL-10、TNF-α水平的变化

      2011, 29(1):55-56.

      摘要 (778) HTML (0) PDF 0.00 Byte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生殖道支原体(Mg)的男性HIV感染者IL-10、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 方法 用巢式PCR检测HIV感染者中Mg感染情况,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NF-α水平。 结果 456例HIV感染者中共有134人(29.4%)为Mg阳性。异性传播HIV患者Mg感染率明显高于同性传播途径。合并感染Mg组和单纯HIV感染组的IL-10、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 Mg可能会影响HIV感染者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在AIDS进展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 >基础实验诊断研究
    • 重叠延伸PCR法构建VPS4B基因定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

      2011, 29(1):57-58.

      摘要 (1489) HTML (0) PDF 0.00 Byte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含液泡蛋白质分选因子4B(VPS4B)基因定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 用RT-PCR法从HuH-7细胞中扩增VPS4B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载体pXF3H上。采用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K180Q和E235Q两种突变质粒,经DNA测序确证定点突变的结果,再将VPS4B及两种突变载体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 结果 克隆了VPS4基因,构建了真核载体pXF3H-VPS4B,经重叠延伸PCR得到突变体。DNA测序结果显示,编码180位氨基酸的538~540位碱基由AAG突变为CAG;编码235位氨基酸的703~705位碱基由GAA突变为CAA,其他碱基均无突变。VPS4B及两种突变载体转染HepG2细胞可检出HA-VPS4B融合蛋白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VPS4以及K180Q和E235Q两种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

    • >综述
    • HLA-B27临床检测意义和方法学研究进展

      2011, 29(1):60-62.

      摘要 (944) HTML (0)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2011, 29(1):63-65.

      摘要 (856) HTML (0) PDF 0.00 Byte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质量管理研究
    • 标本保存温度对化学发光法检测促甲状腺素的影响

      2011, 29(1):65-65.

      摘要 (853) HTML (0) PDF 0.00 Byte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生园地
    • 1例Angleman 综合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

      2011, 29(1):66-68.

      摘要 (994) HTML (0) PDF 0.00 Byte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1例Angleman 综合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 方法 用Affymetrix Cytogenetics 2.7M基因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G-显带、Ag-NOR染色等技术,对1例智力低下合并不语、兴奋、共济运动失调的女性患儿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测。 结果 患儿核型为47,XX,+mar;银染结果显示多余的染色体两端具有随体。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提示该患儿基因组中15号染色体q11.2q13.1 区域存在5.058 Mb缺失,在2号染色体上存在0.79 Mb的重复;FISH法进一步证实了1条15号染色体q11-q13 区域存在缺失,STR结果显示父源15q11-q13 区域存在。 结论 确认患儿染色体15q11-q13 区域缺失,临床诊断为Angleman综合征。Affymetrix芯片技术可应用于拷贝数变异的检测。

    • 用动物模型评估抗烯醇化酶抗体测定对系统性白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

      2011, 29(1):69-71.

      摘要 (926)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病(SC)家兔模型,考察免疫功能正常组和免疫功能低下组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动力学,评估抗烯醇化酶抗体的诊断价值。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免疫功能正常组)和B组(免疫功能低下组,注射氢化可的松建模),每组4只,静脉注射白念珠菌分生孢子,建立SC动物模型。每2 d采血,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清抗白念珠菌非糖基化蛋白抗体谱、用ELISA法检测抗烯醇化酶抗体滴度。 结果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感染后第16 d,两组家兔血清均出现与非糖基化蛋白组分反应的抗体,以相对分子量(Mr)29 000和48 000蛋白的抗体反应最强,其中Mr 48 000蛋白为烯醇化酶。ELISA结果显示,感染后第12 d,所有家兔即可检出抗烯醇化酶抗体,且抗体滴度持续升高。 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家兔罹〖JP2〗患SC时,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动力学无显著差异;抗白念珠菌烯醇化酶抗体有望成为早期快速诊断SC的指标。

    • >调查研究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类偏肺病毒的检测与流行特点分析

      2011, 29(1):72-73.

      摘要 (860)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MPV)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关系。 方法〓 建立检测HMPV N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福州地区2007年10月~2008 年4月176例ARTI患儿咽拭子标本的HMPV RNA。 结果 176例标本中29例(16.5%)HMPV阳性。29例阳性者中上呼吸道感染18例(62.1%),急性支气管炎6例(20.7%),肺炎4例(13.8%),哮喘发作1例(3.4%)。感染月份在11月~3月, 1月为高峰。 结论 HMPV是福州地区冬春季儿童ARTI的病毒病原之一。

    • 海南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1, 29(1):74-75.

      摘要 (826) HTML (0)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 收集海南地区2009年8所医院临床分离不重复大肠埃希菌540株,通过表型筛选试验、三维试验和PCR扩增试验检测质粒AmpC酶基因型;用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54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6株(1.1%)产CMY-2型质粒AmpC酶, 258株(47.8%)单产ESBLs,4株(0.7%)同产质粒AmpC酶及ESBLs。非产酶株与产酶株(单产质粒AmpC酶、单产ESBLs或同产质粒AmpC酶及ESBLs)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ESBLs和AmpC酶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医院临床标本中真菌的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2011, 29(1):76-76.

      摘要 (860) HTML (0) PDF 0.00 Byte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检验与临床
    • 化脓性关节炎脓液培养从无菌生长到分离出龟分枝杆菌

      2011, 29(1):77-77.

      摘要 (1012) HTML (0)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苏ICP备12051282号-1
主管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出版单位:临床检验杂志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620683 E-MAIL:lcjyzz@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